“有效性”应体现在课堂上
镇安县关坪河九年制学校 淡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全面推进,新的教育理念不断产生,课堂教学也由原来的教师“一人言”变成了“学生都来说”,教学中要 “以学生为中心”,这样就为我们的课堂教学增加了随机性,特别是语文课堂,因为传统的观念认为:学生上一节语文课不一定会有收获。当然,这也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如何体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即学生每节课都有自己的收获。经过实践,我有以下几点做法,仅供各位参考:
一、精心的课前准备。
在上课前,我们教师需要精心准备,确保课堂的“有效性”。1、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尽可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和灵感的源泉,学生对学习产生深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在上课前,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尽可能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把语文课本中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更生动、形象、具体,能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我们所需要的,也是学生所欢迎的。对于我们山区学校来说,我们虽然信息落后,可我们有很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只要我们用好它,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丰富多彩。2、改变传统观念,认真准备。也许有些教师会认为:我已教了几十年了,对于教材早已很熟悉了,无须再备课。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做法也许对于数理化还行,可我们的语文不行,因为语文课有很大的弹性,这就需要教师依据“课标”要求,根据学生学情,结合地域特点来确定适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制定切合实际且是学生欢迎的学习预案。教师的准备应是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确保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甚至是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目的的。这个准备更应是让学生节节课都有收获,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彻底击败“一节语文课学生不一定的收获”的说法的。
二、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有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是实现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关键。
(一)精彩的导课――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课堂气氛的好坏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导课。我们对于导课都很熟悉了,但如何去导课,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一般来说,要么用音频视频导入,要么就是教师用语言直接导入。在教师用语言直接导入时,我认为:首先教师的语言要有目的性,其次教师的语气要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管。让学生感到是一种享受,从而变“想让学生学什么”为“学生想学什么”。如:我在教学《三峡》一文时,我先给学生背了《早发白帝城》这一首诗,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到三峡的景色上来,然后就让学生读课文欣赏三峡美景,以此导入。因为我们的学生没见过三峡,都想知道三峡的景色到底如何?于是学生学习的激情很高。
(二)充分的民主――为学生创设轻松的学习氛围。
第一,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他是学习的主人,收获的多少取决于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这样学生就会觉得教师与他是平等的,心理上少了障碍,学习的积极性就来了。
第二,教师要富有激情。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学习活动怎样,关键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就应用饱满的精神,抑扬顿挫的语言,优雅的动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让每一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第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灵活多样且有实效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始终都有新鲜感。这样学生才能充分参与,积极思考,大胆发言,才能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四,到位的跟踪指导。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上,教师的跟踪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给了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动起来。一开始,学生觉得新鲜,可能会积极参与,气氛很活跃。但往往是教师对于学生的活动缺乏指导,往往是任其自然,没有跟踪指导,没有及时了解学生的情况,所以导致活动流于形式,久而久之,就觉得活动没有什么作用,也就懒得给学生这样的机会了。经过我的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上教师既要多给学生创造动起来的机会,更要及时地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给予相应的引导、指导,真正体现活动的价值。力争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学会学习。
第五,注重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好多学生不会写作文,害怕写作文,经过探索,原因是我们把语文课堂教学与作文教学分开了。经过我自己的分析实践,我觉得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要让学生学习课文,领悟了作者的情感,还要让学生体味语言,学习写作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全面地关注学生,对于学生的分析,学生的发言,我们教师要尽可能地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恰当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总的说来,课堂教学就是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创新。也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活起来,学生才会乐于接受。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学生尝试写作,学生就会觉得学到的知识能够运用,能够创新,自然就会有成就感,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课堂教学的效果才会更好。时间长了,学生就不会怕写作文了,我们教师也不必花费大力气去教学生如何写作,更不用担心学生不会写作文,反而学生的写作水平会有所提高,甚至好多学生爱上写作。
第六、中肯的激励评价。在每一节语文课中,每一位学生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和体验,教师就应及时地引导学生总结收获,给予中肯的激励评价,既让学生知道成绩,又明白差距,同时更是给学生补充动力。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还应掌握什么等。但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评价要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式,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千万不要对不同的学生用同一句话来进行评价,更不能老是“你说的真好”、“想的真好”、“真棒”等。对于学生的评价,哪怕是一个词,也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真正从思想上觉得学语文是一件快乐的事。这样我们教师就不用再操心学生学不好了,语文课堂的“有效性”自然就体现了出来。
三、及时、深刻的课后反思。
反思是新课程中的一个亮点。它有助于教师总结经验,积累方法,更是教师根据课堂教学效果给自己的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便于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风格,更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一条捷径。通过这条捷径,教师能及时地补救课堂教学,改进教法,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的来说,语文教学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语文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丰富乐园,更应是教师展示自己才能的舞台。我深信:只要我们教师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我们的语文课堂定会成为学生的乐园,在这个乐园中,学生的知识会越来越丰富,思维越来越敏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