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充分使用多媒体手段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效果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最基本的学习形式和保障性环节,学习小组的建设关系着“高效课堂”的成败。镇安县自2005年引进“VSO”项目就开始了“小组参与式合作学习方式”的研究和实践,具有坚实的基础。自本世纪初,我县又大力推广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形成了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和一批特色学校。以上两项工作的开展,是以前推广目标教学、第八次新课程改革的延续和深化,为推进“高效课堂”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镇安基础教育质量在全市保持长达十余年领先位置的重要原因。但2013年,笔者就“小组参与式学习”与“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两项工作在农村初中现状调查中发现,两项教学工作处于“鸡肋”的尴尬境地,主要表现为:
    一是我县农村学校多数课堂教学没有采用“小组参与式学习方法”,没有有效建设学习小组。
    二是教师驾驭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还需要提高。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理解、组织形式、学习流程、管理措施等方面都不够,尤其是对学习小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理解不到位。
    三是多媒体手段的使用还停留在靠学校制度推进、教研活动的手段的层面上,没有内化为教师的一种自觉行为。四是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小组参与式学习效果的研究还处于空白。目前“小组参与式学习方式”和“多媒体教学手段”两项教学事物仅仅存活于教研活动之中。
    小组学习是高效课堂的基本单元和关键环节,学习小组建设关系着“高效课堂”的成败。多媒体教学手段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基于此,笔者组织了三人课题研究小组,采用调查研究法、实践研究法、对比研究法、文献研究法等方法开展研究。
    经过一年时间的研究实践,形成了以下认识:
    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手段能为小组合作学习提供丰富、生动的学习内容,比实物、语言、文字等传统教学手段具有优势。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声、光、电等手段让学习内容有声有色,动静结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达成学习目标。思想品德课堂教学需要传达的社会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等,就是宣传正能量的公益广告,需要借助的社会现象、重要时事、历史事件等材料,都可以通过多媒体手段再现于课堂,拉近生活与学习距离,打开课堂与社会的通道,缩小宏观世界,放大微观世界,再现逝去场景,预测未来愿景。它的便捷、形象、生动、灵活是传统教学手段不可比拟的,甚至是无法实现的。采用“导学模式”组织的课堂,在展示学习目标、提供导学案、课堂测评题等方面,可以实现无纸化,节约资源,减轻学校和学生经济负担,解决实践高效课堂中的‘瓶颈“问题,让长期使用“导学模式”组织课堂教学成为可能。
    帮助学生明确小组活动过程和活动要求。小组学习活动需要教师不断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的活动处于教师的主导之下,单纯语言要求经常显得苍白无力,进而导致小组活动处于无序状态,学习效果不好。中央教育电视台播音指导闻匣教授说过,一节课教师要讲很多话,学生能留下影响的只有30句左右,能留下深刻影响只有5句左右。所以,小组学习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学习什么,也要明白怎样有效学习,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作用强化同求,弥补语言表述稍纵即逝的缺陷。
    让活动成果展示更为便捷。按学习金字塔理论,“向别人讲授相互教,快速使用,知识保留90%”。所以,交流展示分享成果环节是小组学习的精彩华章。小组学习结束前,教室经常被活动成果布置得五彩缤纷,俨然成为一个知识的海洋,成为学生展示集体智慧和风采的舞台。但是,就效果而言,除语言、图片可以比较直观反映学习成果外,直接用纸片展示的也是经常采用的方式,往往因字过小和语言表述不好影响效果。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会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的成果展示更为多样化,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让国家投资发挥更多效益,让多年教研成果得到整合、深化,是推进“高效课堂”的有效措施。十多年来,国家投资了大批现代教学设备,基本满足了常规教学需求,但在不同学校,都存在着闲置现象。本课题研究的现实意义,就是将本县多年大力推广的目标教学、新课程改革、VSO项目、NLP项目、高效课堂等整合的节点,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辅助下,有效运转起来。
    可以在其他学科灵活运用。通过在生物学科的阶段性实践和对其他学科的观察验证,本课题所倡导的模式可以在其他学科中灵活运用,但不能“为使用而使用”弱化传统教学手段和班级授课的优点,不能“泛化”使用,不宜采取小组学习的内容、传统教学手段更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不应采用本模式。只有适合学生学习的,才是高效的。


    作者:陕西省镇安县西口中学   张大林     QQ:1024916416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