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历史上年份逢9的大事(一)

说明:明年高考到了2009年,历史上年份逢9的大事应该是当前复习的一个重点。现将有关大事汇集一起并加以点拨,供同学们复习参考之用。

 

历史上年份逢9的大事(一)

中国古代史部分(原始社会—鸦片战争前)

陕西师大附中历史组:拜根牛

 

 

1、公元前209

    大事:陈胜、吴广起义,又称为大泽乡起义,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点拨:农民战争史现在不是高考的重点,它已经被淡化。但农民、农业、农村又是十七届三中全会的热点问题,而且还可以把它和和谐社会的理论联系起来。

2、公元前119

大事:汉武帝刘彻派卫青、霍去病与匈奴进行第三次战争,打败匈奴。

    点拨:这个问题牵扯到民族关系问题,即汉族与匈奴族的关系,要注意古代史上民族关系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绝不能说成是“侵略”与“反侵略”的关系。

3、公元前119

大事: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与西域国家建立友好关系。

点拨:此问题关系到民族关系问题、宗教问题及新疆领土问题,可将此问题与“东突”问题相联系,它是现实问题,又是一个热点问题。

    4、公元9

大事:王莽篡汉,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点拨:王莽篡汉是因为西汉后期的腐败,这并不是重点。但“王莽改制”却应该引起同学们的重视,因为这个问题与改革这一热点问题紧密联系,今年又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以应注意此问题。

    5439

    大事:北魏建立,北朝开始。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与南朝对峙;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和各民族的融合。

点拨:关系到“国家统一”和“改革”“民族关系”三大问题,要重视。

    6589

大事:隋文帝派军攻入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的国都建康,统一南北。

点拨:牵扯到国家的统一问题、存亡问题,有现实意义。

    7979

大事:宋太宗消灭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点拨:难点是当时国家并没有统一,北宋没有统一过全国,这是其一。其二、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的是宋太宗,而不是宋太祖。

81069

   大事:王安石变法。

   点拨:改革、变法、维新是重点也是热点。特别是王安石变法中有关“三农”问题的内容是重点中之重点、热点中的热点。

91669

大事:康熙皇帝实行“更名田”。

    点拨:关系到国家的土地制度问题。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农民有土地的所有权。可同2008年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土地问题相联系,国家土地政策七十年不变,但农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101759

大事:清军迅速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点拨:民族团结是国家政治稳定的表现之一。2008年全国文综I针对西藏问题,从正面考查了土尔扈特部的回归问题。所以应注意民族问题的正面典型事例。

     111689

大事:中俄签订第一个边境条约—《尼布楚条约》。

点拨:中俄两国目前的战略伙伴关系是世人皆知的,最近几天中俄东部的边界揭幕仪式更具有现实意义。《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古代史上能够反映两国友好关系的条约,同学们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121839

大事: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

点拨:好多同学往往把虎门硝烟误解为近代,这是不正确的。它反映了一种民族精神,即反对外来资本主义的侵略,但它与中国近代化没有必然的联系。

=====================

历史上年份逢9的大事  (二)

中国近代史部分(18401949年)

陕西师大附中历史组:拜根牛

    131859

大事: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之中

点拨:这场战争与世界史上的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也与清王朝的衰落有关,战争与和平是当今社会的主题,应该注意才好。

    141859

大事:太平天国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这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点拨:这是农民阶级提出的,但它不是农民阶级自身斗争的产物,是从香港“嫁接”过来的东西,于洪仁玕的经历有关,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注意将它和《天朝田亩制度》相比较。

     151899

大事: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

点拨:1898年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高潮,美国由于忙于美西战争无暇东顾,1899年美国姗姗来迟,向其他帝国主义国家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从而在十九世纪末形成了帝国主义第一次宰割中国的同盟。联系现实中的中美关系,特别注意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161919

    大事:五四爱国运动爆发,北京大学等学校学生在天安门前集合,举行示威游行。他们一致要求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却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第二天,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全国各地学生纷纷响应。6月初,为支援学生的爱国斗争,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其他地方工人也纷纷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从此开始。

点拨:学生运动不是高考的重点,但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为以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是重点。注意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171939

大事: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点拨:这是抗日战争时期国内阶级矛盾的具体体现,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是主要矛盾,阶级矛盾虽然是次要矛盾,但它一直存在。国民党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没有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应否定。可联系国共两党的关系来思考此问题。

     181949

大事:19491月,北平和平解放。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献词中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同年春天,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西柏坡会议)召开。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并告诫全党同志要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次会议解决了革命胜利后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4月,北平和平谈判,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百万雄师横渡长江。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点拨:2008年由于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胜利召开,所以“北京”无疑会成为高考的重点。七届二中全会要和目前的党风廉政建设紧密联系。

    =======================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