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年,韩城市把提高教育科研工作的成效作为新时代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重要命题和提高质量、打造过硬师资队伍的主要抓手,用足用活计划单列试点政策红利,充分发挥接受省级主管部门指导的政策优势、联系市级兄弟教研部门的资源优势和直接指导基层学校的机制优势等比较优势,坚持以改革破题,在用人、机制和投入方面给予教育科研改革全方位支持保障,从完善功能定位、选人管人用人、提升服务功能、优化管理方法等方面探索工作改革,有效化解了行政机关特征浓厚、服务意识不强、管理松懈、人浮于事、工作不接地气等问题,用创新和实干推动教育科研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目前,以市教学研究室为引领的覆盖全市的教育科研网络和力量已经成为打造“品质教育”的重要驱动。
用足“三项机制”,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激发内生动力。2017年,按照市委深化“三项机制”工作部署,该市教育局局党委决定在市教学研究室开展人事制度改革试点,目的是运用“三项机制”解决人浮于事、管理松懈和基层教育科研工作形式主义等突出问题,通过系统施策为全系统尤其是局直单位用人制度改革探路、进一步激发全市教育科研工作的活力。作为摸着石头过河的首次探索,局党委在充分调研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为该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量身定制了个性化的方案,并顶住压力强力推动落实。一是对原班子成员“清零”、实施竞聘上岗。2017年6月份率先实施市教学研究室班子成员竞聘上岗,对原班子成员进行“清零”,通过竞聘上岗面向基层公开选拔市教学研究室副主任,3名干部脱颖而出。二是对原教研员队伍“清零”、实施全员聘任。2018年初,将市教学研究室原专职教研员解聘,面向全市公开选拔教研员,共有40名教师报名参加,经过聘任,6名基层优秀教师通过竞聘入围,该单位干部和教研员从39人优化为24人。三是创新用人机制,拓宽教研员出路。突出激励鼓励,出台配套政策,结合各自实际和德勤绩能给予新聘任教研员相应的职级待遇,拓宽了教研员的出路。市教学研究室全员聘任的成功实施和系统化的人事制度改革,在社会各界尤其是在全系统干部教师特别是局直属单位机关干部、城区学校干部教师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彻底打破了根深蒂固的“铁帽子王”意识,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制约教育发展的顽瘴痼疾,树立了“只有质量好才是真的好”的鲜明导向,在基层各学校和幼儿园形成了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浓厚氛围,为全系统人事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做好了充足的理论和实践准备。
——坚持创新开路,推动管理方法改革、实现成效倍增。坚持把创新作为提高教育科研管理成效的重要抓手,在机制体制和工作思路方法等方面为教育科研工作全面松绑,赋予更多决策和管理权限,通过创新思路和方法实施精准教研,切实提升了工作实效。一是建立教育质量不优问责机制,倒逼工作落实。探索纪检监察工作向教育领域全面延伸,突出“只有质量好才是真的好”,坚持对教育质量不优学校校长进行约谈问责,近三年先后对33人次在抓质量方面责任心不强、履职尽责不力的学校校长进行约谈问责,树起了“抓质量就是抓关键、抓质量必须在一线、抓质量一定靠实干”的新风尚。二是系统实施精准教育科研工程,提高工作成效。市教学研究室面向全学段实施“订单式·处方式”送研送教,进行“一对一”精准服务,共开展活动26次,直接培训教师2000余人次。结合学段实际,量身定制教育科研模式,在高中段组建9个市级学科大教研组,在初中和小学段实施校际联片教研和城乡学校结对教研,在学前段组建市级名师团队、深入幼儿园开展点对点指导培训,先后组织开展各类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100余场次,14000余人次教师和家长受益。三是坚持问题导向用力推动问题整改,实现工作提升。针对素质教育科研工作的短板,在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和幼儿园启动素质教育“一校一特色”工程,支持指导各园校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充分挖掘传统和地域资源优势,打造素质教育特色品牌,秦腔、秧歌、剪纸、韩城行鼓等传统文化融入校园,足球、太极柔力球等多种有益身心的阳光体育运动成为孩子们的热捧,推动了素质教育工作的广泛开展,目前已经形成了龙门镇西原中心小学少儿行鼓、西庄镇东庄初级中学韩城秧歌、金城区薛曲小学秦腔、新城区新城幼儿园萌宝篮球等15个特色品牌,以研促改转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发展成果,教育科研正在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得力助手。
——注重素质提升,立足培养方式改革、锻造过硬队伍。坚持把师资综合素质提升作为教育科研的重要内容和打造“品质教育”的“重要先手棋”,在培养方式改革方面积极进行探索。一是加大推动和投入。局党委坚持专题研究干部教师培训工作,在持续加大投入的同时,要求基层单位要加大保障和支持力度、想方设法为干部教师创造学习培训的机会和条件。二是注重“走出去”学。以更新教育理念为重点,注重组织干部教师到江苏、浙江等教育发达地区学习,2018年以学习高考改革政策和对接发达地区办学理念为重点,在上海、杭州对全市相关教研员、高中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实地培训。近三年,共有500余名一线干部教师到全国各地学习。三是坚持“请进来”教。先后邀请程红兵、马录山等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开展教育管理、教师职业素养、教育信息化应用、学前教育游戏载体开发等专题培训,完成所有在岗教师的轮训。四是拓展培训学习形式。突出培训成效提升,坚持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先后组织全市所有初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校长在教育质量和教学管理好的新蕾中学跟岗学习、高中学校校长在省级示范高中象山中学跟岗学习,组织高中阶段学校管理干部到合阳中学和澄城中学实地观摩学习,通过同吃同住、全程观摩增强了培训的实效。坚持以二次培训提升外出学习培训效益,目前,二次培训已经形成制度化管理。
——扭住作风不放,推动服务方式改革、引领整体提升。坚持把党建引领、作风建设作为化解顽瘴痼疾、激发干事热情、提高服务意识的重要法宝。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一岗双责”,紧盯影响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大局和群众聚焦关注的热点问题,下势整治歪风邪气,严查严惩违规征订教辅资料、有偿补课等顽疾,通过刹歪风、扬正气、树新风,把大家的思想凝聚到了追赶超越的行动上。特别是坚持把教育科研领域存在问题的解决列入全系统作风建设“大盘子”下大力气进行整治。瞄准教育科研工作指导不精准、教研员服务意识不强、深入一线不足、办公室闭门造车不接地气、加重一线教师负担和市教学研究室行政机关特征浓厚、管理松懈、人浮于事等问题,局党委系统研究打出“组合拳”,引导大家走出办公室、把工作中心移至教研组、备课组和课堂等教育教学第一线,切实解决服务意识不强和质量不高问题,开展教育教研“大走访、大调研”实践活动,通过走、听、看、访,在市教学研究室带动全体教研员、教研员引领全体干部教师的过程中改作风、提形象,把局党委坚定不移转作风的压力和真抓实干的新风尚传导到了一线,引领全系统作风建设的持续向好。
3年来,教育科研改革的纵深推进和自身建设的不断加强助推了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该市高考二本上线人数和上线率实现连年攀升。一大批中青年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共培养陕西省教学名师1人、省级学科带头人8人、教学能手17人,建成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和11个省级学科带头人工作坊,教育科研网络和骨干教师梯队建设取得新成效。先后有咸阳市乾县、铜川市耀州区和山西省临汾市汾阳市、运城市河津市等地兄弟部门慕名前来学习教育科研改革工作。为教育评价改革、素质教育实施、师资队伍建设、教育质量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文/盛荣康 罗润)( 来源:省教育厅网站/韩城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