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单元教学设计——以七下第四单元“观其大略,期其自得”为例

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组织单元教学是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特点之一,这就要求教师明确单元目标,单元教学有一定的整体性,单篇之间形成合力,共同指向单元目标,有序落实语文知识和能力。但仅有统一的单元目标是不够的,崔允誋教授曾指出,单元是一种学习单位,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学习事件、一个完整的学习故事,因此,一个单元就是一个微课程。那么组织一个“完整”的学习事件,使它围绕统一的目标、内容、实施与评价,才能让教学实现单元化。因此,我们的单元教学还应有完整的“大任务”。

01  基于现状分析,确定单元任务

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及特点、真实学情三个方面分析确定。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定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在语文课程中需“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在7-9年级学段,学生在阅读与鉴赏方面需达到“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的学段目标,并“能通过对阅读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阅读经验和方法”。
因此本单元的教学适宜于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梳理、反思、总结,以具体的课文内容为例,自主建构起略读的方法。

(二)基于教材内容确定

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部编版语文教材唯一指导学生学习略读的学习单元,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但长期以来一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略读教学指导,仍旧着重带领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进行“精研细磨”。还有一部分教师忽略了略读与精读之间的关联,刻意回避对重要语句、段落的体会和理解,使本单元的教学流于表面。叶圣陶先生说过,在教学中略读是精读的补充,却又是真正的实际应用。在初中语文教材编写中,专为略读训练而准备的篇章并不多,的确只能算作是精读的补充。可是,其意义却非常重大,需要以此来带动学生获得阅读经验,从而推广到自己的课外阅读中,才能达到阅读量的提升。
“精读指导必须纤屑不遗,发挥净尽;略读指导却需提纲挈领,期其自得。”课内略读指导,包括阅读以前对选定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及阅读以后对阅读结果的报告与讨论。可见,关于略读的指导,应该在略读前、略读后均有体现。
本单元的课文代表了不同类型的文章,属于并列式的单元结构,《最苦与最乐》虽然是自读课文,但是略读方法与前两篇存在明显差异,在教学中可以平行处理,以发挥各种体裁的课文对略读的指导作用。

(三)基于真实学情确定

1.略读前学生不会确定文章重点
学生还没有接触略读的训练,对文章阅读均是逐字逐句平均施力,没有选择重点阅读的意识,也不会确定文章阅读重点,从而影响阅读效率。
教材一至三单元提供了精读的指导,从关键语句、段落、标题、详略安排、选材角度、写作顺序等方面来把握文章内容和中心。第四单元正是建立在精读指导的基础上,训练学生在略读时把关键语句、详写的部分、特别的行文方式等作为阅读重点,最便捷的切入点就是文章标题。虽然文体不一,但是从标题入手,是确定其阅读重点的有效方法。
2.略读后学生把握文章大意也可能出现问题
学生在略读上的欠缺,还表现在阅读结果方面。一是学生阅读之后梳理文章内容时容易关注文章的细枝末节,却抓不住文章的主线。二是学生在后续的精读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品读时,容易偏离全文的主旨甚至是该段的内容断章取义,不能准确分析和理解具体语句的表达效果和作用。
其根本原因是不少学生不能发现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影响学生对文章主线的把握,也影响对作者写作意图的判断。要想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旨,需要训练学生去建构文章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准确把握文章的线索、顺序、行文思路、写作目的,为精读文章做好铺垫。
根据以上分析,将本单元教学的“大任务”确定为:根据本单元的学习,为百度百科词条“略读”中关于略读技巧的介绍补充示例。
在这个学习任务中,以期实现以下单元目标:

1.通过对文章标题的分析、猜测和提问,推断文章主要内容或者形成阅读期待,初步确定文章阅读重点。通过给标题做注,理解标题与文章内容之间的关联。

2.通过抓住文章中提纲挈领的、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来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把握作者思想情感。

3.通过人物的行为表现和相互影响、事件发展的因果联系等,对文章中多个人物之间、情节前后之间建立关联,把握文章主旨。

4.在略读的基础上,对文章特别之处、精彩之处细致品读体会其表达效果,形成对文章的深入理解。

02  推进单元任务,落实略读方法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围绕“为百度百科词条‘略读’中关于略读技巧的介绍补充示例”这一单元总任务,依次推进五个分任务,如图1所示。

任务一:初探标题,带入阅读

任务描述:


快速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最苦与最乐》《驿路梨花》三篇文章,关注与标题相关的内容,在文中圈画出来。结合文章内容给标题关键词做批注。

文章的标题往往是内容的高度浓缩,学生可以据此作为阅读的起点,作为获取文章内容的前情提示。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题目不仅交代写作对象,主要内容还表达出作者的敬意。再者如《最苦与最乐》,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最苦”“最乐”,引导学生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角度提出问题,“最苦”“最乐”的事分别是什么?这些事为什么“最苦”或“最乐”?应该如何对待“最苦”“最乐”?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略读文章,自然更容易把握文章的内容和行文思路。即使是以诗句为题的《驿路梨花》,教师可以略读前同样引导学生关注标题,根据标题关键词提出猜想和疑问。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会根据“梨花”产生一系列问题,如“驿路上为什么会有梨花?”“驿路上的梨花有什么特别之处?”“梨花是不是还有什么特殊含义?”等。这些问题将会成为学生略读时期待了解的内容,自然会成为阅读重点。有了对标题的初步分析和提问,教师就可以初步确定阅读重点。
阅读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不断回扣标题,加深标题意识,进一步借助标题来获取文章主要内容。阅读后,结合文章内容给标题关键词做注,正好检验学生阅读效果,建立起标题和内容之间的关联。《驿路梨花》这样含义蕴藉的标题,学生初读之后可以从内容的角度理解,认识到梨花在文中反复出现,既是人物梨花也是植物梨花,就可以了,梨花的象征意义可以在后面的学习中再理解,不必一步到位。
任务二:圈画语句,理清思路

任务描述:


圈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最苦与最乐》文中的关键语句,绘制行文结构图,并分享文章中哪些词句帮助你快速厘清了行文思路。

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例,学生在给标题“二三事”做注的过程中已经概括文章写了哪些事件,任务二中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各段总起句、过渡句,从而厘清文章结构。在学生展示交流行文思路时,教师引导学生再现梳理行文思路的过程。大致包括:

1.关注总起句、过渡句,划分文章层次。如《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人之师表”的总论和“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的过渡。

2.借用文中评价性语句进行概括总结。如“待人厚”“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等。

3.根据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绘制结构图(见图2)。例如,学生可将在学习《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一文时的方法和技巧迁移运用到《最苦与最乐》一文的学习中,找出直接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提炼出文章的行文思路。

任务三:发掘关联,破解意图

任务描述:


请梳理《驿路梨花》的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关系,根据多个人物之间的关联、情节前后之间的关联,判断谁是小说主人公。

《驿路梨花》是一篇小说,涉及多个人物,学生在理解文章时往往只抓住梨花姑娘,理解雷锋精神,把其他人物都理解为次要人物,因而忽略文章表达雷锋精神传递的内涵。通过对文章人物关系的梳理、情节前后关系的梳理,学生就可以发现众多人物之间是线性关系,而非由梨花姑娘为中心形成的辐射关系,再由情节前后之间因果关系的梳理,可以发现故事围绕着小茅屋展开,从而了解文章的线索,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中心。
任务四:精彩回放,重点品读

任务描述:


请你任选本单元课文中的特别之处、反复之处,品读其表达效果及作用。

略读教学的重点在“略”,但是并不排斥精读。对文章的精彩、特色之处,教师在关键之处还要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和精读相互融合。这也是对第三单元精读方法的巩固。

1.以《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为例,关注首尾段中抒情语句的特别之处,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开头“双层的悲哀”如何理解,文章结尾处“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标点运用的特别之处以及表达效果。

2.以《驿路梨花》为例,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梨花”的多重含义,说说题目的妙处。

3.以《最可与最乐》为例,体会文章平实又略带书卷气的语言,举出一两例来说明。

任务五:类文迁移,内化提升

任务描述:


请你在下列文章中至少任选一篇,运用课堂所学的略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为它们写一段阅读提示。(学生也可以自主搜集的文章)

推荐文章:

吕叔湘《怀念圣陶先生》

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

彭荆风《今夜月色好》

梁启超《敬业与乐业》

叶圣陶先生在《略读指导举隅》的前言中指出略读对学生终身阅读的重要性,他认为学生在面临需要阅读的文章时,应该有独立的阅读能力,学生在教师精读指导中获得经验,可以在自己的阅读中加以运用。本单元学习略读,更应该重视学以致用,让学生将课堂习得的略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当中,从而真正内化掌握略读这一阅读方法。
布置写阅读提示的任务,是将学生的阅读过程和结果外化出来,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能运用略读方法读懂文章,同时也增加学生学习的获得感。
在完成以上5个分任务之后,学生将前面学习过程中习得的略读方法,进行提炼、归纳,完成单元总任务。如表1。

03  基于核心素养的任务驱动式单元教学的优势

(一)引入真实情境,培养学生关键能力

本单元设计引入“为百度百科词条‘略读’中关于略读技巧的介绍补充示例”这一真实的情境和具体的任务。
将学生时常检索资料所用的“百度百科”直接作为单元教学的组成部分,学生不用为了完成教师的任务而悄悄地上网搜索答案,而是通过自己的课堂学习,去修改完善百度百科上的词条内容。这样的情境真实而有挑战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力会被激发出来。而在完成单元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必将首先从三个分任务中学习略读策略,并能迁移运用,最终还能将略读方法提炼出来,举例说明。这对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能实现学生的“真学习”。

(二)综合使用阅读方法,打通精读与略读通道

略读教学长期以来不被重视,即便教材中选编了落实略读方法的学习单元,在实际教学中仍然被异化或边缘化。本单元的教学试图做到充分发挥教材的价值,深度挖掘教材,落实单元确定的语文素养目标。将“略读”方式指导设定为教学的主要内容,调整对“略读”的传统认知,认识到略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能指导学生综合运用略读和精读,先通过略读理解文章大意,然后细读重要的语句,进而品读文章意蕴。

(来源:《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4年第2期/叶杨、刘丽娟,工作单位系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分校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