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段阅读的小学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语段(paragraph)是语篇中的自然段落,是由句子与句群组合而成的、与上下文相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片段,是介于篇章和句子之间的一种语言单位。语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从结构清晰的语段学习和模仿开始,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典型语段的构段方式、逻辑关联和语言表达的特点,并通过即时训练内化为自己的写作技能。

一、图解典型语段,建构语义网络
教师可以从教材中选择对写作具有示范作用的典型段落,引导学生从读中领悟,在读中模仿,读中内化,真正把读和写对接起来。图解语段的过程是学生亲历阅读探究的过程,借助框架图和流程图等图表梳理语段的结构与关联,帮助学生建构语义网络,促使学生思维从“点状”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为后续写作输出作铺垫。
1.指向内容,厘清内在逻辑
语段中的若干句子根据语段中心的需要,句与句之间形成各种各样的关系,如因果、并列、递进、承接、总分等。借助段落框架图梳理语段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语段的结构。
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8 Dolls Story time板块为例。语篇由两个并列的语段组成,以人物对话的形式分别介绍了两个玩具娃娃的外形特征,这是实物类写话的典型语段。在阅读中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发现:语段描写了玩具娃娃哪些部位?这些部位的特征是什么?文中哪句话可以整体概括玩具娃娃的特征?学生根据问题寻读并圈画关键词汇和句子,制作如下示意图(图1),厘清语段的内容要素,在此基础上用所给句子结构来描述玩具娃娃的外形特征。

2.指向表达,解析言语形式
从理解语段的内容结构到对语段写法的准确把握,实现从“写什么”到“怎么写”的能力进阶。教学不能停留在让学生读懂语段意思这样的浅表阅读,还要使其读懂语段是如何表达的,关注语言表达的特色,了解语言背后的情感和思想,并逐步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实物类写话的重点在于有条理地描述物品的外形,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归纳相应的语言规律,比直接告知如何去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和掌握。在上述课例中,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语段是按什么顺序介绍洋娃娃的外形的?语段结构有什么特点?尝试用图解来表达(图2)。

通过图2所示,不难发现语段是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介绍玩具娃娃的五官的,再引导学生找出中心句以及它们在语段中的位置,明晰语段结构的总分关系。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两组句子,发现相同的面部特征可以连在一起介绍,使语言表达更加简洁明了(图3)。例如:

通过对文本中句子“His eyes and nose are small. But his mouth is big. His ears are big too.”的解析,学生了解正确使用连词but和副词too可以使语义表达更加自然连贯。
3.指向语用,内化文本语言
语段阅读的目的不仅是理解,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表达能力的持续养成,实现读和写之间的转换,以读促写,内化语言表达方法,逐步提高表达能力。在掌握了Dolls语段结构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适度拓展:除了外形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玩具娃娃?你能帮助文中主人公补充介绍吗?学生小组合作,以图表的形式(图4)呈现描写玩具娃娃的完整语段结构和方法。

写作指导应聚焦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口头表达训练前置。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玩具,并仿照上述语段的描述方法口头介绍玩具的样子,在具体的实例中进行语言规律的迁移;其他学生在聆听时评判展示的学生是否清楚介绍了玩具的样子,还有哪些问题需要改进,在倾听和表达中促使学生吸收和内化文本语言。
二、依托典型语段,寻找读写契合点
读写契合点的选择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言语发展的增长点,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生活经验有交集的内容,这样才会引发学生的表达兴趣。主要实施方法包含以下方面:
1.提供范例,续编仿写
仿写为学生在阅读和写作中搭建起桥梁,打通了读与写的关系,降低了写作难度,增添了写作乐趣。在教学中运用阅读文本设计仿写练习,主要有两种形式:仿句型句式和仿段落结构。基本句型句式的仿写是起始阶段写作的主要形式,最常见的是根据固定句式进行指定内容的替换,让学生在句型支架的帮助下完成填空,从而轻松掌握某种句式的表达方法。以译林版《英语》四年级下册Unit 5 Seasons Story time板块为例,四段描写季节的小诗内容简单、句式整齐、富有情趣,读写结合特点突出,学生可以仿照句式进行替换式仿写:
In summer, it is hot.  
We eat ice cream.
We go swimming.
We like summer.
此外,根据单元要素,教材与拓展补充文本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仿写范例,丰富仿写内容。不少童谣和童话在叙述中使用反复的手法架构故事,使故事的发展拥有较大的想象空间和稳定的节奏感,小学生对反复性结构饶有兴趣,利用这种叙事规律,顺应这种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编写。例如著名的绘本歌谣“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整合了动物以及颜色的主题知识,情境性、趣味性和节奏感强,句式循环往复,学生非常喜欢诵读,是练习仿写的典型范例。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歌谣句式为支架进行续编仿写:
Brown bear, brown bear,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red bird looking at me. 
Red bird, red bird, what do you see?
I see a yellow duck looking at me.
_________, _________, what do you see?
I see ____________ looking at me.
...
仿段落结构是高年级学生写作训练的主要方式,阅读中选择结构鲜明的典型语段,引导学生学习构段方式,运用规范的符合逻辑的形式进行书面表达。按照时序说清一件事是小学阶段最先学习的一种写作思路,也是儿童最先形成的一种基本的言语表达思路。小学阶段的学生能够按一定的时间顺序完整地表达一件事,标志着开启准确表达能力的大门。
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 Story time板块为例。语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Mike一家人过圣诞节的准备和活动,语篇呈总分结构,由三个部分组成:before Christmas、 on Christmas Eve、 on Christmas Day,每个语段开头分别用了表示时间顺序的副词first、 next、 then、finally,显示了语段结构的逻辑关系,学生很容易对此类语篇进行模仿迁移,例如At Chinese New Year、 After school等主题写作都可以迁移运用这样的叙事方法和结构,使表达条理清晰、前后呼应。
2.拓展情境,结构补写
补写就是按照文本思路和结构,对其进行适当扩展和充实,或者对原本表述比较简洁的文字进行扩充,使文本更加具体生动。因此教师要设置并拓展情境,让学生充分发散思维,拓宽写作思路,提高写作能力。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7 Protect the Earth Story time板块为例。语篇分别从Save water、 Save energy、Save trees、 Don’t use too much plastics四个方面讲述了如何保护地球环境,每个语段都是从原因Why和举措How 两个维度展开叙述。基于保护地球环境的举措还有其他诸多方面,教师设置问题“What else can we do to protect the Earth?”作为学生思维的发散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总结出Save electricity、Save paper、 Classify garbage、 Don’t pollute rivers and oceans等举措,然后学生从中选择一个方面仿照教材语段进行结构补写。
补写还可以从原文出发,抓住故事或语段的留白之处,发挥合理的想象力进行补充续写,对原文作结构延伸。以译林版《英语》六年级上册Unit 1 The king’s new clothes Story time板块为例。紧扣最后一个语段:The king walked through the city in his new clothes.教师引发学生思考:What might the king be thinking during the parade? How did the king feel when the little boy laughed at him? What would the king do after the parade? 学生由问题带入情境,发挥想象力,补写故事。
3.转换角色,同题异写
引导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更多地融入自己的生活实践和生活体验,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源泉,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5 Helping our parents Story time板块为例。语篇以Mike的视角和口吻叙述了星期六一家人从事家务劳动的场景,全文分上午和下午两个语段,每个语段讲述了时间、人物、场所以及正在做的事情,用现在进行时态进行叙述。
家务劳动是学生十分熟悉的生活题材,可以设计同题异写。在解读语段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上,首先,转换文本角色,从Mike的妹妹Helen的视角来观察,并以她的口吻来改写语段,以此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现在进行时的语言表达。其次,代入自身角色,引导学生将文本场景转换成自家的家务劳动场景,思考并讲述自己是如何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两种场景虽然不尽相同但总有相似之处,学生因为亲身经历过,所以有话可说,再加上有文本语段为范例,书面表达就会规范而有条理。
4.借助插图,创意编写
看图写话是小学阶段写作的主要形式。教材中语篇的插图直观生动,具有趣味性和审美性,比文字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文字的抽象和空白,有助于学生对主题形成清晰认识和深刻理解,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插图资源开展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能力。以译林版《英语》五年级下册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板块为例,语篇共四个语段,分别介绍了四个不同的中国传统节日,每个语段都配有一幅插图(图5)。

如图5所示,关于中秋节的文字介绍只有简短的三句话,从中学生整体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习俗。而Yang Ling与家人围坐桌边共同赏月的图片真实直观地再现了中秋佳节的生动场景,成为信息呈现的一种重要方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解读图片,获取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等基本信息,在此基础上想象人物间的对话以及他们的所见所闻和所思所感,然后写一段对话或一段短文来介绍Yang Ling与家人的中秋之夜。教师为学生写话提供了如下问题支架:
Look at the picture, when is it?
Who are the characters in the picture?
Where are they? What are they doing?
What are they looking at and talking about?
What is the moon like in the blue sky?
What do you remember when you see the bright moon?
这样,把内容丰富、富有情趣的图片作为写作的教学资源,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并结合自身感悟进行个性化编写,充分发挥了插图的功能,使学生的写作内容充满灵动、乐趣和创意。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英语)/昝淑华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