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孤信印——2019年高考数学试题中的安康元素

随着高考的尘埃落定,朋友圈中一定有一条让我们安康人自豪的消息,那就是全国高考数学第16题中提到的独孤信印(如图)

独孤信印现存于陕西历史博物馆,1981119日,一名叫宋清的安康市旬阳中学学生在放学途中偶然捡到了这枚稀世珍宝。该印质地为煤精石,八棱多面体,一共26个大小不一的印面,是目前发现中国古代唯一一枚楷书印。

 

 

 

从试题题干看,文字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普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金石文化代表——印信的基本常识,即印信的形状多为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二是点出一个特例——“半正多面体,特例的拥有者——“南北朝时期的官员独孤信的印信,并用实物图片加以印证说明 ;三是指出这个特例拥有的数学特征——“半正多面体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围成的多面体,以及数学之美——“对称美;四是要解决的数学问题。

从文字长度看。一道5分的填空题,纯文字长度为157字(含标点符号173字)。其中:介绍传统金石文化及信印常规现状39字,介绍半正多面体的独孤信印23字,介绍半正多面体的特征及体现出的数学对称美38字,数学设问57字。

从试题用图看。图1为独孤信印的实物图片,图2为数学建模图。


在惜字如金的高考试题命制中,设问之余出现长达百字的题干信息,除了为考察学生数学能力提供真实情景外,其蕴含的最大价值就是充分发挥了高考内容改革导向作用,为教育评价改革助力。

载入史册的独孤信印数学高考题具有以下价值:

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该题融入了中国悠久的金石文化,赋以几何体真实背景。

有利于数学应用素养的提高

该题展现了数学的对称美,引导学生们去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数学中的生活,在提高学生数学应用素养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德育素养的渗透

史书记载中,独孤信,他是 “好自修饰”“服章有殊于众”“善骑射”的少年美男;他是有雄才大略、手握重权的将帅良才;他是诚信之名远播、受百姓爱戴,宇文泰为表彰其高贵品格赐名为“信”的诚信之士;他还是北周明帝宇文毓、隋文帝杨坚的岳父,隋炀帝杨广、唐高祖李渊的外公,因而获得“天下第一岳父”的美称。独孤信其人其事就是当下非常好的德育素材。

有利于学科课程融合的推进

2019年数学试题中有多道试题,以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情境为载体,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凸显综合性、应用性,本题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这样的命题导向必将推动中小学更加注重课程开发与学科融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总之,从这道数学题中蕴含的安康元素所透视出的中国文化,为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唯分数”教育评价导向,建立高考综合评价制度,起到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

(来源:安康新闻/作者:王颖  安康市教学研究室)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