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课程的综合性,注重关联。统筹设计综合课程和跨学科主题学习,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各门课程要用不少于10%的课时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而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基于某一研究主题,以英语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整合并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开展综合学习活动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课程标准》还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以主题为引领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要求教师聚焦三大主题(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依托不同的语篇,融入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等。由此可见,主题意义是英语教学的统领,而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有效途径。
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围绕一定的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和活动过程,主题意义的探究作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应由浅入深贯穿课堂始终,而不是只在课堂最后突然升华。学生不仅是英语学习的主体,更是主题意义探究的主体(唐梦漪,2024)。
在2024年“无锡市小学英语新课标培训暨指向言语实践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专题研讨活动中,我校教师执教了研讨课Seasons,对于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小学英语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设计做出了尝试。
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前,教师应基于教材,整体研读单元板块内容,找到板块内在的逻辑结构及主题意义的关联,提炼出单元主题,发掘潜在的学科融合点。译林版《英语》四(下)Unit 5 Seasons主题为季节,属于“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主题范畴。我校在一、二年级开设了每周两课时的口语课,学生通过学习译林版《英语》(一年级起点)共四册教材,围绕“Seasons”主题有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对于四季的气候特征和特色活动已有初步认识,但对“四季”的探讨仍停留在教材提及的层面,没有迁移到深层应用。因此,我们决定基于单元主题进行“季节”话题的延展。
纵观本单元教学内容,Story time主要讲述一年四季的气候特征,以及人们在这四个季节中经常从事的活动;Fun time & Cartoon time则要求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季节,以及在这个季节里经常进行的活动,再以诗歌的形式描述该季节,并呈现不同地区的不同气候特征;Sound time、 Song time & Checkout time的教学以唱一唱、编一编、说一说等活动,综合运用所有关于季节的活动,完成相关表述,让学生体会四季的美丽,体验生活的乐趣。本课作为复习课,教师决定打破学科壁垒,在英语课堂中带领学生探索四季的成因以及时节更替带来的不同乐趣,帮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并围绕“季节”进行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
一、实践与发现:在科学实验中感知主题意义
经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在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已经学习了“四季的天气”。与此同时,学生在经过一至三年级科学学科的学习之后,已经具备了小组合作完成简单实验的能力。因此我们决定将“地球运动与四季的关系”作为英语与科学学科的融合点。
【教学片段1】
T: You know we have four seasons, but how do the seasons form?
1.Let’s watch:播放科普视频。
2.Let’s explore:小组合作探索地球运动与四季的关系,选词完成填空。(见图1)
The earth goes around
Around around the sun.
Oh, look!________ the sun.
It’s _________ now.
The ______ are long.
(3)Let’s chant:
The earth goes around
Around around the sun.
Oh, look! Close to/Far from the sun.
It’s summer/winter now.
The days/nights are long.
【分析与思考】
课堂伊始,教师播放经典诗歌诵读音频,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顺势引出本堂课主题——四季。随即提出探究性问题:四季是如何形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被激发。紧接着,教师播放相关科普视频,引导学生对这一问题形成初步认知。随后,教师拿出“三球仪”,指导学生操作实验道具,亲自进行科学探索。通过亲手实践,学生对四季成因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他们也在这一过程中初步感知了四季的形成是一种自然规律。
二、品读与感悟:在经典诗词中深挖主题意义
经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已在一至四年级学习过许多与季节相关的文章或诗歌。如语文二年级上册学习过《江雪》,二年级下册学习过《村居》,三年级上册学习过《所见》,三年级下册学习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于是,我们决定将“古诗里的四季衣食行”作为英语与语文学科的融合点。
【教学片段2】
T: Oh, you know a lot about the seasons in Wuxi. What about the seasons in the poems? Look at them again. What else can you find from these poems? Let’s look at some key words: what to wear, what to eat, what to do.(从古诗词入手,引出四季的衣、食、行)(见图2)
▲What to wear(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T: First, let’s talk about what to wear.
Can you choose suitable clothes for the girl and the boy?
Ss: In..., it is... We can wear...
T: When seasons change, weather and clothes will change. So we should dress for season to suit the weather. (应时而衣,而适寒暑)
▲What to eat(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T: We wear different clothes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we also eat different food in different seasons. So let’s talk about what to eat. Look, an ancient book says:
春生梅,酸敛以平肝木;夏生瓜,甘寒以清暑热;秋生梨,甘凉以肃肺金;冬熟杞,甘温以益肾水。此四时之宜,以合阴阳,而安六腑。——《对山医话》
What does it tell us?
A. Different seasons, different fruit.
B. Eat suitable(适宜的) fruit for different seasons. √
T: So boys and girls, eat on season, good for health.(应时而食,而安六腑。)
2.Let’s judge你能判断他们的饮食习惯是否正确吗?
I eat pineapples in spring.√
I eat crabs in autumn.√
T: They eat on season. It’s good for health. What else can we eat in spring and autumn? (补充春、秋节气食物)
I eat watermelons in winter. ×
I eat mutton(羊肉)in summer. ×
T: They don’t eat on season. It’s not good for health.Confucius once said“不时不食”, we shouldn’t eat the food that is not on season, we should...
Ss: Eat on season, good for health.
T: What else can we eat in summer and winter? (补充夏、冬节气食物)
Tip: 我们在不同的节气吃不同的食物,它们都有美好的寓意。
▲What to do(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T: We eat different food in different seasons, and we also do different things in different seasons. So let’s talk about what to do.
Show some poems:
Rural Life《村居》
A Cow Boy《所见》
Thinking of my Brothers on Mountain Climbing Day《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Fishing in Snow《江雪》
Q1: Which season is it?
Q2: What do people do in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从诗句中找一找各个季节的活动)
Q3: What else can people do?
T: We can do a lot of interesting things in different seasons. So boys and girls, act with season, enjoy the life.(应时而行,而享其乐。)
【分析与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再读本课开头呈现的古诗词,仔细观察词句中的关键词,引出本节课英语与语文学科相融合的具体落脚点:一起探寻藏在古诗词中的四季“衣、食、行”。
通过“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引出随着季节变化如何合理穿衣的话题。学生通过参与有趣的“穿衣”游戏,更直观地感知四季的穿衣习惯,知晓应根据不同的气温合理增减衣物,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应时而衣,而适寒暑”的道理。
通过“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引出不同季节如何合理饮食的话题。学生通过判断饮食习惯是否正确,更深刻地了解了应该尽量选择适合季节时令的食物,这样更有利于身体健康,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应时而食,而安六腑”的道理。同时,教师还在此环节拓展了四季中不同的食物,弘扬中华传统美食文化与美食蕴含的美好寓意。
通过“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引出不同的季节有哪些特有的活动的话题。随后,以春夏秋冬为序,呈现四首展现不同季节活动的古诗,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发现各个季节的特色活动,并感受这些活动带给人们的无穷乐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应时而行,而享其乐”的道理。
在学生了解了“四季的形成是一种自然规律”之后,教师尝试以饱含古人生活智慧的古诗词为媒介,引导学生探索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穿衣、饮食、活动等方面的内容,学生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自然而然地感悟到穿衣、饮食、活动都应顺应时节,遵循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愉悦。至此,本堂课的主题意义探究走向了更深处。
三、设计与阐释:在指南设计中表达主题意义
教师在设计教学环节时,还应该努力找寻课堂所要探究的主题意义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连接点,从而引导学生用课堂所学去解决他们在生活中会遇到的真实问题,从而促成主题意义的真实表达。本节课,学生在经历了上述学习过程之后,已经感悟到了穿衣、饮食、活动都应顺应时节,遵循自然规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身心的愉悦。他们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了如何根据季节特点和自然规律,去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于是,教师将这堂课的成果展现定位为:制作一份旅行出行指南,以此作为英语与生活的融合点。
【教学片段3】
1.Let’s know
T: We wear different clothes, eat different food and do different things in the four seasons. That’s because our seasons are distinct. But do all the places have distinct seasons?
For example: Kunming & Sanya
2.Let’s make
Make a travel guide
同学们寒假要去哈尔滨、昆明和三亚旅行,你能为大家做一份出行指南吗?
T: Before making it, what should you think about? (weather/food/clothes/activity)
Step 1. Return and get将三球模型归还并领取翻翻书和信封。
Step 2. Discuss小组讨论城市的气候、穿着、饮食和活动。
Step 3. Choose选择适宜的服装、食物和活动卡片放入翻翻书中。
Step 4. Show根据翻翻书内容介绍城市冬季出行指南。
In winter, it’s... in...
We can wear...
We can eat...
We can...
We will have great fun!(见图3、图4)
3.Let’s conclude
Dress for season, suit the weather. 应时而衣,而适寒暑。
Eat on season, good for health. 应时而食,而安六腑。
Act with season, enjoy the life. 应时而行,而享其乐。
Follow the nature, moisten all things. 顺应自然,润泽万物。
【分析与思考】
旅行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也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类活动,选择与旅行相关的主题学习活动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在旅行前,人们常常需要制作一份旅行指南更好地规划旅行,而学生在完成了上述学习环节后,也具备了一定制作旅行指南的能力。因此,这样的主题学习活动的创设兼具真实性和可操作性。这个活动能提供给学生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一同商讨决定,借助“翻翻书”这一媒介,尝试选择适宜的服装、食物和活动,最终通过小组展示,凭借自己掌握的知识,用习得的语言介绍自己的旅行指南。虽然产出的语言较为简单,但这一探究过程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此外,这一活动也实现了本课主题意义的真实表达:顺应自然,润泽万物。至此,本课的主题意义以一首诗的形式完整呈现。
本节课,学生通过科学实验探究,体验了英语与科学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而初步感知了主题意义;通过品读经典诗词,体验了英语与语文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而挖掘了更深层次的主题意义;通过设计旅行指南,体验了英语与生活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从而实现了主题意义的真实表达。学生们在设计旅行指南的过程中,不仅运用了英语知识,更将所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学生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文化意识得到了培育,思维品质得到了提升,学习能力得到了发展。这种教学方式真正实现了通过生活与实践来培养人,也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真正落到了实处。
【注:本文系无锡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小学英语‘人与自然’范畴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研究”(项目编号:G/D/2023/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英语)/何娇 江苏省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