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词汇课中的运用

词汇课是PEP《英语》教材中五种课型之一,它的功能是帮助学生记忆核心词汇的音形义,了解一定的构词法知识,能通过听说读写看等活动,理解和表达与主题相关的信息和观点。词汇学习离不开语境、语篇与语用三要素。在日常词汇课教学中,笔者观察到三类需要改进的做法——语境弱化:学习活动缺失引发学生学习动机的背景;语篇单薄:语言内容缺失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信息;语用浅泛:语言运用缺失引发学生表达欲望的主题活动。以上三类现象让学习缺失体验感,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情绪动机,学习效能低下。体验式学习依据学习科学和心理学,倡导身心融合的深度整体学习和有意义的真学习。如何在词汇课上给予学生积极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获得语言能力提升和对相关主题的深化理解,本文以一节四年级词汇课为例,阐述从意义语境、内涵语篇到灵动语用的设计流程和原理。

一、以主题为场域核心,创设意义语境

语境是语言学习和运用的背景,要保证语境与本课内容、主题、现实逻辑和学生认知情感等的匹配,赋予语境物理与心理意义,成为具有人文气息的学习场域,唤起学生的自主体验参与欲望。教材语境是教学语境的一部分,我们从教材语境中见微知著,构建教学语境的全貌。教师要充分研读教材,确定主题意义,关联学生经验,落实场域走向,使教学语境中的教材因素、语言因素、学生因素和主题因素都得到较好的融合和呈现。

1.通联内容,确定语境功能

创设教学语境从确定课时主题开始。通联单元内各板块内容,解读教材语言,分析图片背景,依据话题范畴,在单元主题之下确定课时主题和意义,为语境设置提供功能参考方向。以PEP《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4 B Let’s learn一课为例(如图1)。本课的语言学习内容是房间内物品名称及位置问答。分析各板块内容、话题范畴和图片背景,结合学生认知情感,先制定如下单元主题体系。

在单元主题框架中,B Let’s learn的主题确定为This is my home,目标是学会介绍家中房间的物品名称和简单位置摆放,感受家的有序。

2.关联经验,描绘语境概貌

主题为语境创设确立了方向,属于思维层面分析,为了确定语境的概貌,还要进行现实层面分析。关联学生经验,分析学生视角下的现实行为,为主题配置生活具体细节,描绘语境大致概貌。在以上课例主题框架中,我们看到第二课时和第三课时的课时主题都是This is my home,但是关联到现实生活时,我们会发现其中的区别。在向他人介绍家时,我们通常会逐一介绍房间,但是在介绍房间时,不会介绍这是一张床,这是一张沙发,沙发在床的旁边,不符合现实行为。因此,第二课时的语境概貌可以定为向他人介绍家中房间(如图2)。第三课时的语境概貌应为无对象的自述型介绍。关联到经验能让语境概貌符合现实逻辑,确保真实性。

3.串联场域,布置语境动线

一节课的学习由若干个活动串联组成,活动推进线索有两种——显性的外部情境线和隐性的内部学习规律线。外部情境线赋予语境动态情节关联与发展,让活动的背景具备情意特征,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相关的学习得到优化处理;内部学习规律线指向学习的底层逻辑,遵循学习发生发展的内部序列规律,促进学习的真实发生。注重显性情境线与隐性学习逻辑线的融合是体验式学习倡导的词汇课境脉动线设定方式。

在上一课中,通常的场域动线为John的家、Mike的家、老师的家、学生的家,在横向的背景中完成语言学习的进阶推进,但是背景之间缺少情节关联与发展,对维持学生的持续注意力缺少情意内容支持。体验式学习视域下的本课场域动线设定为John的家、爷爷的家、乐高房子、学生的家。John找到钥匙来到爷爷家,在爷爷家拼了一个乐高房子,开心地描述乐高房子,最后学生介绍自己的家。这是一个纵向动线,体现了情节的递进关联,其中的情意内容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以情思为内容关键,构建内涵语篇

语境为词汇课的学习搭设了语言背景,构建语篇内容是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教师要设计有情感、有思维的语言内容,让语篇生动有内涵,吸引学生的学习。因此,在确定了场域动线之后,接下来要以情思为内容关键,从语篇意图、语篇形态和语篇内容三个层面循序渐进地构建内涵语篇,给学生呈现有意义的学习语料,同时注意要让语篇具备真实要素和逻辑要素。

1.锚定学生立场,思考语篇意图

语篇设计意图是语篇设计的出发点和用意,除了以语言目标为基准点,还要考虑相伴而生的学习情绪情感。因此,锚定学生立场,按照学习全程中学习情绪情感的开启、渐进、高涨的发展,让语篇意图紧紧关联语言学习和学习情绪,能让后续的学习活动真正具备体验性。本课课例的各语篇设计意图如下表。

2.结合语境类型,确定语篇形态

语篇形式包括对话、歌曲、说明书、信件、海报、介绍等,语篇的形式由语境特征规定。语境为场景对话型,语篇形式则设置为对话形式;语境为信息表述型,则语篇形式设置为连续语段型等。同时还要考虑相应模态,如文字、图文、声音、视频动态图像等。语篇形态依语境类型和设计意图而定,让语言内容的呈现更加具备体验性与实践性。本课例中,语篇形态设计如下。由于乐高房子是本课场域动线的情绪高潮点,符合学生的性情心理,所以运用了视频、音乐、文字和图片等多样模态形式增加这一处情感体验。由于家的描述是本课的学习目标,因此描述成为本课语篇的主体形式。

3.聚焦核心语言,设置语篇内容

在形态确定好了之后,我们需要聚焦本课核心语言,充实相关语篇内容,做到语言指向核心、内容聚焦主题、表达关照逻辑,帮助学生感知词汇的相关语用规则,提炼表达结构,使学生能够模仿输出关于主题的相关思考与结构化认知。在本课课例中,四个描述语篇都运用了同样的语言表达结构,以复现的方式帮助学生最终能够按照房间—家具—物品的逻辑顺序,用“This is my home. Look at the... It has... The... is on/under/near...”句式有序介绍家,表达对家的情感。

在组织语篇进行教学时,真实要素是教师考量的第一要素,要符合真实世界中人的真实状态与语言,建立与现实真正的关联,学生学习真语言,也能用语言真实表达自己。语篇组织的第二个要素是逻辑,语篇的组织架构需要按照一定的逻辑推进,有语篇自身的逻辑,如从总到分、由分到总,保证信息的条理清晰。还要符合现实逻辑,按照人类表达的惯常顺序和内容取舍确定信息。忽视这一点,将让语篇有虚假之感,失去体验性。

三、以逻辑为活动规律,促成灵动语用

语境与语篇两个要素落实之后,接下来要进行语用活动的设计。在语篇语境的基础上结合词汇学习规律和学生情绪情感发展,设计多样化活动,引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动机,促成词汇的灵动语用。在本课例中,在第一个语境中完成词汇导入,感知音形义阶段的学习;在第二部分爷爷的家和乐高房子语境中完成词汇的实践运用;在学生自己的家的语境中完成按照逻辑进行真实介绍的迁移运用活动,如下表。

1.在学习理解活动中获得词汇音形义表征,感知主题

音形义是词汇学习的重要部分,声音的形和义要在语篇中得到整体呈现。因此,词汇的学习理解活动首先是一个听力活动,内容是上一步依据语境所设置的语篇,形式可以是歌曲、故事、语段描述等。学生从众多词汇中选择听到的单词,可以是听音勾选、听音排序或者听音补全单词。为了让词汇的意义得到同步整体输入,词汇的意义以图片的形式附在旁边。这一步输入远大于输出,学生初步感知对主题以及语言结构的运用。在上例中先输入一段对John的房间的整体描述,学生依据声音和拼读规则勾选听到的单词(如图3)。之后进行相应的模仿跟读,学习词汇。

2.在实践运用活动中建立词汇多感官体验,深化主题

在获得了词汇的音形义之后,学生进入词汇的整体运用阶段。教师要基于多感官体验,依托上一步设定的语境和语篇,设计听说读写综合性活动,帮助学生在运用中真正将单词的语用内化于心。

在本环节中,五个情绪联通的活动很好地承载了相关的语言实践运用活动。在“好奇选房子”中完成读文选图Read and choose活动(如图4),训练学生从形到义的阅读理解获取信息能力。在“骄傲晒乐高”中完成Look and write活动,训练学生由形到义的信息表达能力(如图6)。其中“趣味猜礼物”和“快乐拼乐高”环节(如图5)没有具体指向核心语言,但却是非常重要的情绪渲染与延续环节,能持续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师要把握好时间,宜短不宜长,仅发挥点缀引发作用。

3.在迁移运用活动中构建词汇元表达框架,内化主题

在迁移运用活动中教师要创设新的语境,提炼表达框架,让学生在关联现实与自我的活动中运用词汇表达认知或解决真实问题,内化主题。在本课例中,从“探究整理逻辑”活动中(如图7),教师提炼了从房间到家具再到物品的描述逻辑,让学生了解到如何才能有条理地介绍自己的家。教师设计了以点带面的介绍活动(如图8),从各个房间抓住典型的物品介绍,既能覆盖到全体单词,又让介绍涵盖了前面课时的学习内容,符合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情况。

总之,体验式词汇课学习从以下四点推进设计教学。纵线发展语境,让语境具备文学性与情感性;任务依托语境,发挥语境的背景作用,合理设置任务,让语境与任务融合;语篇承载情思,让语篇中包含有本课主题及相关育人意义,实现无痕育人;语用关联自我,让语用活动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设置,真正给予学生参与语用活动的机会,让词汇的输出运用更有意义、更具实效。

参考文献:

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来源:《小学教学设计》(英语)/俞林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凤鸣未来学校)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