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学科带头人吴万强:一场疫情防控之战一堂生命教育之课

[吴万强,陕西省安康市教学研究室中学政治教研员,中学高级教师,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学科带头人,陕西省德育工作先进个人]

庚子鼠年春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尔后迅速波及全国,一场没有硝烟的遭遇战不期而至。在笔者看来,这既是一场严峻的疫情防控战役,也是一节无价的生命教育课堂。

生命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支柱,指向人的终极关怀,它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同时也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生命教育贯穿始终,现行六册教材均有涉及,其中最为显性的内容集中在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之中。我们可以结合本次疫情防控之战,运用教材相关内容,给学生上好一堂生动的生命教育之课。

生命安全教育:守护生命

生命是上天赋予我们最丰盛、最宝贵的礼物,生命的价值高于一切。然而生命的剧本并不全是按照“寿终正寝”的结局来演绎,生命之旅充满着各种不测,生命之花需要细心呵护。在大疫大难面前,我们看到了患者的痛苦和无助,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和艰难。每天早晨一睁眼,我既想知道又不愿看到的一串数字是:截止×月×日,确诊病例×例,死亡×例……这一系列冰冷的数字背后,隐藏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惨痛的经验告诉我们,必须要学会守护自己的生命。

第一,要爱护身体。关心身体的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注意饮食卫生,合理膳食,作息规律,加强体育锻炼,有病及时就医等;关注自己的内在感受,养成健康的心理,不因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做出过激的行为,甚至伤害自己的身体。

第二,要自救自护。青少年要提高警惕,增强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在面对自然侵害,如疫情、地震、火灾、踩踏、溺水、失联、雷电天气、山体滑坡、煤气泄漏、交通事故、电梯故障、电信诈骗等险境时要学会正确应对;在面对非法侵害,如家庭暴力、校园欺凌、权益受损、非法侵害、歹徒行凶等情况下学会依法维权、防范侵害。

第三,要养护精神。精神风貌反映着我们的生命状态,守护生命需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在巨大疫情面前,我们看到了无数的真善美,体验了太多的责任和担当,也感受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

第四,要推己及人。我们不仅要珍爱自己的生命,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还要推己及人,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当我们设身处地地思考并善待他人,在相互依存和彼此关切中传递温暖,能够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时,我们就走向了道德的生活。

生命态度教育:敬畏生命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疫情防控动员令,也是一个大国领袖对待人民生命的真实态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这是敬畏生命的具体体现。在境外媒体的报道中,中国领导人敢于担当,中国政府行动积极,中国社会团结互助得到了国际各方的肯定。

对待生命,我们要心存感恩,心怀敬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教育引导学生:

一是生命有时尽。生命是宝贵的,生命是来之不易的,生命是独特的,生命是不可逆的,生命也是短暂的。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遵从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生命意义上的倒计时法——“向死而生”,延长生命的“内涵性”。同时我们要爱护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对所有生命都有敬畏情怀。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据专家介绍,本次病毒的传染源为野生动物,可能为中华菊头蝠。破坏自然环境,猎食野生动物,都是人类自己惹的祸,总有一天会遭到报应的。从本质上讲,这场瘟疫,貌似天灾,实为人祸。

二是生命有接续。从自然生命的角度看,生命不可以永恒;从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角度看,生命又是可以永恒的。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在生命的接续中人类生命不断发展,人类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靠的就是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

三是生命有韧性。每个人的生命都蕴含一定的承受力、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能力,当人们万众一心,为挽救生命而努力,为守护生命而拼搏,我们又会体味到生命是坚强的、有力的。众志成城抗击疫情,彰显了生命的伟大和神圣。面对挫折和困难,我们要学会发掘自身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培养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困难的意志。

生命价值教育:点亮生命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钟南山院士临危受命。“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他让大家不要去,84岁的他却义无反顾去武汉前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生死战场上,还有成千上万的最美逆行者、人民子弟兵、志愿服务者……尽管岗位不同,但每一个人都在努力做到守土尽责,每一份工作中都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很多人在为我们的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承担着责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价值的享受者,更是价值的创造者。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看他为社会、为人民贡献了什么,贡献了多少。作为中学生,如何感受生命的意义,活出生命的精彩呢?我们不妨来思考以下三个命题:

第一,为何而活?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和奉献,在于自己能够运用自身的品德、才智和劳动,创造出不平凡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留下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钟南山“钟”于人民,迎“南”而上,健康靠“山”,他在这次疫情防控战役中对祖国和人民的贡献是无以言表的。

第二,为谁而活?爱因斯坦说:“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当我们将个体生命和他人的、集体的、民族的、国家的甚至人类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时,生命便会从平凡中闪耀出伟大。我们要坚持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以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为重,必要时能够牺牲自己的一切。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能出一份力、担一份责,也会让我们平凡的生命焕发出异样的光彩。

第三,怎样活着?生命虽然平凡,但也能时时创造伟大。与伟人相比,我们大多数人都是默默无闻的,没有感天动地的业绩。面对生活的艰难考验,不放弃,不懈怠,为家庭的美好、他人的幸福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时,就是在用认真、勤劳、善良、爱心、坚持、责任、勇敢书写自己的生命价值。

(来源:陕派教育/ 编辑:王波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