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科院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展示初中段(五):西安铁一中分校语文教研组教科研经验

编者按:为进一步推进我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充分发挥优秀学科教师团队和优秀教科研工作者团队的带动和辐射作用,积极搭建校际学科教研平台,努力营造“学科育人”和“深度学习”赋能的学科教学形态,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21年组织开展了首届陕西省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和幼儿园优质教科研基地评选活动。经全省各级教研部门积极报送,省教科院组织专家经过初评、复审,评审委员会确定、公示等程序,评出了陕西省首届中小学学科优质教学基地和幼儿园优质教科研基地。为了更好的实现优质资源交流与共享,省教科院联合华商网分期对评出的优质基地的教科研经验进行展示。

寓教于研增质量,寓学于趣提素养

——西安铁一中分校语文教研组教科研经验

  西安铁一中分校语文教研组始终坚持学校“优秀+特长”的培养目标,秉持“全体与全面并重,素质与成绩兼优”的理念,在语文教学中,全体语文教师抱团敏行,精心教研,用各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细致深入的教学研究,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寓教于研中增质量,学生在寓学于趣中提素养。我校语文教学成绩屡创新高,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家长好评如潮。

  一、学科组教科研,全方位探索

  1.专家引领科学化。教学活动是复杂的,语文教学在动态变化中,需要不断探索。所以,邀请专家引领方向,教学之路才能行稳有成。由学校出面邀请省、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专家,举行专家讲座,引领教学方向;派语文教师,外出参加多种培训,观摩名师授课,优化教学方法。

  2.教师业务精进化。强化教师基本功,提升教师业务能力,一直是语文组对教师培养的方向。培养年轻教师既有传帮带的“青蓝工程”,又有每月的说课,每学期的汇报课,备课组合力帮助年轻教师反复打磨课程,还有口才训练演讲比赛、“三笔字”基本功、写作能力比赛等“以赛促练”活动。

 3.课堂教学实效化。坚持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一直在探索高效实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校内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鼓励个人创新,提倡集体磨课。如,保持语文组的优良传统,每个学期开展语文组内公开课,全组教师依据学校制定的明晰化、专业化的公开课评价维度,开展研讨;同时,为补充完善课堂教学,全语文组教师围绕一个专题,制作系列化微课,形成专题知识体系成果。

  4.作业设计优质化。语文教研组全体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的号召,在语文作业设计上持续研究。第一,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针对学生不同情况,精准设计作业,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并尊重学生需求,让学生在“作业超市”中自主选购;第二,作业形式多样化,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识背作业趣味化,语言运用实践化,思维训练情景化,探究作业个性化等。第三,严格控制语文作业时长,备课组以月为单位对作业台账进行优化。组内会定期对作业的有效性,创新性、趣味性等进行分享和评估;第四,优化作业批改、反馈形式,如“每日一评”用盖章、贴图、评语、面批、优秀榜等形式向学生反馈作业的完成情况,发挥榜样的力量。

  5.学科思政实践化。利用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让语文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全组语文教师探索语文学科思政实践化,发挥语文课程的“立德树人”作用,形成全员、全程育人格局。

  6.学科活动特色化。我校不仅有体现语文学科特色,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特色语文“学科周”活动、读书节、踏春日以及各类传统节日活动,我组还不断尝试将语文与历史、政治、音乐、美术等学科融合。同时,语文学科紧跟时代脉搏,培养学生对时代的敏感度和家国情怀,对于热点事件、英雄人物等及时组织开展相应的学科活动。此外,把语文组课题研究中的“研学旅行”与语文学科特色融合。我们还积极参与区、市、省、全国各类语文学科赛事。全校学生每学期在各类杂志、报纸上发表作文数百篇,我校文学设把稿件汇编为《听涛》杂志,给全校班级发放学习。

  7.选修课程多样化。我组教师在选修课的阵地上也不断突破,开设出既能符合学生兴趣,又能满足学科发展需要的选修课。如《宋词的美丽与哀愁》《唐诗风流》《汉字规范书写》《走进<诗经>》《当代新诗选编》《中国古典剧本选读和表演》《演讲与口才》《经典咏流传,唱响古诗词》《剧本里的名著》《在说唱音乐中发现语言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等。把语文学科内容与时尚元素融合,把学生特长与语文魅力融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带着学生学语文,悟语文,用语文,爱语文,赞语文。

  8.课题论文常态化。充分发挥已有优势,积极承担国家省市区各级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积极开发校内有针对性的小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更新理念、指导教学、总结经验。鼓励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每年编辑教师论文集一册。在研究成果形式的多样性方面也积极探索,如,学生作品集、优秀课例、论文、数字化视频、图片展等。优质论文在核心期刊、教研专刊中发表,并发挥组内的“学者型”教师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及经验丰富教师对青年教师的帮扶作用,全语文组形成了“教研常态化”的氛围。

  二、学科组荣誉与成果,多方面收获

  1.团队荣誉突出。70人次获得省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授予的各类荣誉称号,其中“三级三类”教师30余人,500余人次在各级各类教科研评比中获奖。2018 年,我组获得碑林区“优秀教研组”称号。同时,在省市区各项语文学科活动中,我校多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在2020年疫情期间,语文组教师还负责了西安市“停课不停学”七年级语文课的录制,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2.课题研究深入。组内教师积极申报、研究各级各类课题,以研究助力教学。近三年,我组已结题的课题有国家级4项,省级2项,市级2项,区级1项,校级20余项。正在研究的课题有国家级1项,省级1项,市级1项,区级2项,校级11项,几乎人人参与课题研究。在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论文评比中,76人次获得特等、一等奖。课题研究主题广泛,既有写作、阅读教学论方面的理论研究,又有“研学旅行与语文学科”融合的行动研究,还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形式创新的实证研究。

  3.学科活动出色。近三年来,语文教研组累计指导400多名学生,在征文比赛、学科竞赛、汉字听写大赛、朗诵比赛、“五星赛场”竞赛等各级各类语文学科比赛中斩获大奖,152人次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教师还指导学生在各级各类杂志、报纸、网站发表作文,每学期数百篇。其中,“汉字听写”大赛成绩突出,连续6年获得碑林区、西安市“中小学规范汉字书写大奖”一等奖。同时,跨学科合作,与生物、地理等学科合作指导学生参加“西安市科技节活动”,与学校戏剧社合作指导学生进行剧本表演等。


   (来源: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