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教研支撑、驱动助力、引领指导作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教研大指导活动。在省教科院协同安排下,全省各级教研机构积极响应,深入学校、深入一线培训指导、答疑解惑,助推“双减”工作落地见实效。
安康市石泉县:“三引领”促“三提升”,教研助力“双减”落地生根
“双减”工作小切口、大改革,是教育的重大转型,是一次革命性的教育大变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行动,对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双减”政策落实的末梢在学校,主战场在课堂,关键在教师,动力在研修。“双减”实施以来,安康市石泉县师训教研中心秉持“守好课堂主阵地,减负增效齐并进”原则,大力实施骨干示范、半日研修、教研视导“三个引领”举措,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作业设计能力、课后服务质量”三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注入软实力,助推“双减”政策落地生根。
一、骨干示范引领,促课堂教学效果提升
为充分发挥“三级三类”骨干教师的辐射带动作用,石泉县实施名师领航工程,依托名师领航工作室,围绕“教学评一致性”,紧扣“五个有效”开展示范引领。“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主动参与上一节示范课、做一份精品教学设计、设计一个优秀作业案例的“三个一”示范引领活动。截至目前,9个名师工作室送教到校20余次,上示范课60余节,做微型讲座20场次,骨干教师参与“三个一”示范引领活动达300余人,有效带动教师专业能力提高。
依托石泉县中小学教育云平台实施“教师领航课”,开展网络同备一节课、远程同上一节课。通过专家引领、双线互动、经验交流等形式,组建“教研员——学科骨干——科任教师”学习发展共同体,实现线上引领示范和线下实体研讨相结合的常态教研。本学期以来,“教师领航课”开展20余期,参与教师达1800余人,搭建了一个学习新技能、展示新教法的高效平台,较好地引领了课堂教学改革。组织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在学校人人参赛竞技、教研协作区复赛的基础上,选拔出200余名教师参加县级决赛,一展课堂教学风采,促进教师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做到教师课堂应教尽教,学生校内学足学好,切实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的学习真正回归学校。
二、半日研修引领,促作业设计能力提升
实施半日研修制度,统筹管理指导校本研修,提高研修效果。开学初,师训教研部门统筹安排每个学科的半日研修时间,学校在半日研修时间段内不给该学科教师安排教学任务,腾出时间、集中精力参与研修活动,通过落实校本研修“六定”制度,保障校本研修的时间和效果。本学期聚焦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训练、有效检测和有效延展,开展“双减”背景下作业管控与优化设计研修,把优化作业设计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教学设计,把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作为重要环节纳入课程育人环节,把作业评价作为重要项目纳入学业评价过程,实现学科教研组统一设计作业、控制作业总量、审核管控作业时间,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
三、教研视导引领,促课后服务质量提升
石泉县师训教研中心围绕学校规范管理、三个课堂建设、校本研修开展“一校一周学校全覆盖,一次视导一份清单”的“双减”教研大视导工作,及时为学校“双减”工作落实问诊把脉。截至目前,已视导9所学校,累计听评课150节,参加“半日教研”活动8场次,开展师生交流300人次,发放调查问卷120余份,现场进行作业时长监测90余人次,印发4期“双减”工作简报。通过教研视导,以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措施,提升学校作业管理质量,提高课后服务水平,实现“减负”与“提质”效果双提高。同时,实施“教研员包片联校助教师成长”机制(每名教研员包抓一个教研协作区、重点联系一所学校、帮助2名教师成长),教研员走进课堂、走进学生、走进教师、走进课后,积极破解“双减”中的教学难题和难点,推动“三个课堂”立体发展,助力“双减”落地生根。
(来源:安康市石泉县师训教研中心/陈永健 沈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