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市教学研究室教研引领教育内涵提升
程玉林 耿良富 龚永军
身处于山,远眺是山,所往仍为山。有这样一群人在山间穿行,用自己的足迹为山里的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山外的成才之路,这是安康市教学研究室助推乡村教育内涵提升、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探索之路。
作为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我市山地面积占地区面积95%以上,80%以上都是农村学校,师资队伍水平低,留守儿童人数多,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面对我市教育现状,市教研室积极发挥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第一生产力作用,实施了一系列措施,着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提高,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名师下乡,真情帮扶提水平
经过盘旋的山路,翻过凤凰山,就来到了汉阴县漩涡镇。4月,市教研室党支部“教研基层行”活动在这里开展,陕西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养对象李志与工作室成员范莉一起承担这次活动,组织了13位省级教学能手为漩涡镇10多所学校的130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上示范课、做专业讲座。
“数学教学的传神贵在思维的、形体的一一对应;数学教学的奇妙贵在发现与猜想的谜底最终被揭晓;数学教学的作用贵在解决现实与虚拟世界的问题;数学教学的诱惑贵在解决学生入门前的焦虑与烦恼;数学教学的幸福贵在解决学生入门后的探索与思考。”李志老师用5句话对数学教学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提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带给参培教师对数学教学哲学性的思考。
“教研基层行”活动受到了基层一线老师的热烈欢迎。“这次活动对我校党团工作以及教育教学工作是极大的激励和鼓舞,也是对我们个人成长的促进。”漩涡初级中学教师杨德梅说,“作为青年教师,我们渴望进步,更希望这种活动能够多多深入到农村学校。”
“哪里偏远我们就往哪里去。”为了让乡村教师用最低的成本接触到先进的教育理念、最新的教学方法,自2013年以来,一批又一批骨干教研员、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的足迹遍布安康最偏远的村镇:平利八仙镇、旬阳红军镇、紫阳瓦庙镇,白河茅坪镇、汉滨大竹园镇、宁陕江口镇、镇坪曾家镇、钟宝镇、汉阴旋涡镇等。活动共计送教60多节、讲座10余场、听评课80余节,培训乡村教师1500多名。教育科研引领乡村教育内涵提升工作始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在“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最偏远的地方去”的信念中延续下来。送示范课,送培训讲座,指导基层教师教学,为山里贫困学生送爱心,连续7年市教研人久久为功。
改革与发展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发展的不平衡、不均衡是最大的现实。如何积极回应基层学校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渴求,有效破解工学矛盾,“名师大篷车”成为近年来安康教研下沉到基层的一面旗帜。
李志从2013年开始,一路成长为“陕西省教学能手” “陕西省中小学优秀学科带头人”“安康市名师培养对象”“陕西省名师培养对象”,近五年来承担省级“名师大篷车”送培送教活动10余场、市县区级名师大篷车活动20多场。
“无论是线上讨论还是线下示范课、讲座、报告,工作坊团队就像一个个小型发电站,点亮自己的同时照亮着别人。”李志说,“今后,我们将继续把送培、送教工作坚持下去,每年至少开展4~6次到农村最偏远的地方进行支教和教育帮扶工作。让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与城市的学生一样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是每个下乡送教老师的愿望。”
“引进来”与“走出去”:潜心学习谋发展
2018年10月,北京、天津的7所中小学迎来了一批来自安康的考察团。这次考察是安康市教学研究室组织的活动,目的很明确:学习教学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宽视野。
从校园建设到课程设置,从教学改革到教学研究,5天的考察让全市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基地校、示范校教师代表、各县区教研室教研员一行29人体会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研修氛围,感悟到了不一样的教育情怀。考察组成员切身感受到了京津地区教育改革抓住了关键,育人目标方向正确,教学理念与课标高度一致,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教师教学幸福指数高,
教育教学改革走在了全国最前沿的蓬勃态势。
“课程标准中理念部分已经很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为了短平快,大家都不愿意把眼光放远。”李志老师反思道,“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应该着眼当下,放眼未来,为学生的成长奠基。”
“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获得了深刻的启示:探索多种改革路径是根本的推动力,构建丰富课程体系是主要的生命力,打造优秀教师团队是核心的竞争力,创建特色学校文化是强大的软实力,营造浓郁科研氛围是重要的发展力,探索科学育人途径是关键的凝聚力。”参加考察的吴万强老师感触良多。
新一轮高考改革以来,吴万强老师明显感觉到自己“走出去”的次数变多了。他先后到上海、浙江、山东等地,深入上海建平中学、杭州市二中、青岛九中等10余所学校,考察学习高考改革及实施情况。
一个学校和地区的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整个教师队伍的师资水平,在安康,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学校的师资水平,有助于整个地区和家庭摆脱贫困。教研员作为学科的专业“设计者”,传播课改理念和学科教学理念,引领教师专业成长,就必须苦练内功,向发达地区看齐,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提升安康整体的教育水平。
近年来,市教研室组织教师走出去,精选农村优秀教师参与,组织了骨干教师团队、高考改革团队、教学改革团队、职教考察团队、教研机构团队等300多人先后到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学习考察,学习教学发达地区的教育教学先进经验,接受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拓展视野,开拓思路。
“走出去”还要“请进来”,对于相对闭塞的秦巴山区老师们来说,全国、全省的知名专家也并非像以往那样遥不可及。2019年4月,全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第五次联席会议在安康高新中学举行,国内知名专家杭州市源清中学副校长卢成斌和上海生涯规划师蔡世玲老师分别作了《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教学新常规建立》《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学生生涯规划如何落地》两个专题报告。在6月举行的安康市中学“核心素养进课堂”主题论坛上,来自华南师范大学的左璜博士作了《核心素养进课堂的路径和策略》的专题讲座,使老师们深层次理解了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什么和怎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等问题。
特别是在今年4月市教体局、市教研室、市教育学会联合举办的新型教育评价技术应用培训会上,来自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北京市公众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李东琴深入剖析了当前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项课程指标,找寻了影响教学质量提升的症结,并对教育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精准定位,指导学校教师改进教学,提升学生的能力水平,以更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价体系,检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让测量和评价真正的服务于教学过程。石泉县师训教研中心副主任熊军在培训后表示,过去教研机构也一直在做评价,但评定、诊断、选拔多,针对数据分析短板和优劣后的教研教改的方向比较少,今天的新型ACTS教育评价技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新型的技术,能够有效的找到短板,改进教学。“回去之后我们马上组织县级培训,让更多的教师了解知道新型技术。”
主题研修,逐个击破,补齐短板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政课建设所提出的根本问题。
为了答好这一道题,市教研室从基础抓起,坚持“浇花先浇根,育人先育德”。2018年以来,先后组织举行了“安康市小学主题班会课暨‘德育作业’经验交流研讨会”、“小学道德与法治国家统编教材培训”等一系列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活动。
针对该学科“底子薄、教师弱、氛围淡”的现状,市教研室将全市11个县(区)按照“就近划片、强弱搭配、协作教研”的原则划分为五个片区,以片区为单位举办培训活动。这种“重心下移、以学定培、学做结合”的“小班化”学科培训方式让学科教研员多跑,让一线教师少跑甚至不跑。
“市教研室组织的一系列小学思政课教师培训活动,采用专家讲座、教材解读、课例展示、集中研讨等多种形式,犹如一场场‘及时雨’,让我们小学思政课参训教师既有观念上的更新,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有知识上的提升,也促进教学技艺的增长。”安康高新一小思政课教师王淑红感叹道。
安康市第一小学德育主任徐海霞也表示:“思政课是铸魂育人的主要阵地,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我们会立足思政课讲台,用教学艺术和人格魅力,铸造学生的中国魂。”
不仅仅是思政课,几乎每一门课程,市教研室都有相应的主题研修活动,让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学校薄弱科学的教师能够集中补充“营养”。针对薄弱学科在农村学校较为突出的现状,市教研室遴选优秀教师作为特聘教研员,负责学科教师培训工作,所有任课教师都接受了培训,培训教师2000余人。同时还编辑出版了《安康市中小学体艺教学成果系列丛书》(5册)免费发送到乡镇中心校以上学校,为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教学资源,促进薄弱学科教师专业成长。
(来源:安康市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