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陕西省学业考试试题评析

语文

贴近生活 稳中求进 变中求新

西工大附中 高级教师 柯丽莎

今年语文试卷首先体现了六大核心素养,对学生的人文底蕴考查非常全面。如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部分的六道题,全面考查了学生在字音、字形、词义、经典诗文默写、语法、名著导读等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对学生掌握语文基础以及运用语言的考查实效。此六道题显然体现真正的学以致用。非连续文本阅读的选择题要求学生思维严谨、关注细节,这都是“科学精神”的体现。例如,现代文阅读选用小说《小铁锤》,以儿子的变化印证革命精神传承发挥了巨大作用。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在文言文阅读板块选用《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都体现了命题老师的价值引领。所有今年试卷命题素材的选择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联系实际、传承文化的命题需要。

   亮点试题一改考查“略读”而为“精读”,明确传递出信号:考生需要潜下心来通读作品,且应对内容作些思考和梳理,让自己与书中的人物融为一体,让内容的精髓化为自己的骨骼,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升华。

   亮点2“综合性学习”突破巨大。试题真正与时俱进,第一小题由原来的抄写改为笔顺书写;第二小题考采访及第四小题考活动方案,都体现着它的实用性与时效性,可以说是回归了“综合性”的本真。

   亮点这是本次试卷中最大的变化,改说明文阅读为非连续文本阅读,不仅内容充实,而且阅读量增加,这个不变的题型和内容已确定变身,且变幻无穷,不再按套路出牌。

   亮点4“写作”部分的突破。以往的中考作文题目没有明确的观点,而本次题目《做个诚实的人》不仅亮明命题老师的观点,而且明确学生的写作价值观,在成长中要学会成人。

   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对今后教学的直观明示:

   回归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相信2020年将会呈现更多新鲜感和不确定性,以此实现对语文核心素养的考查。

   回归潜心阅读。教师必须拥有更广阔的视野,更深邃的思想、更炽烈的情怀来自广泛而深入的阅读。

   回归社会生活。在实战面前,惟有好好地走进语文,夯知能,览群书,悟生活才是王道。

  

内容丰富 设题灵活 变中有传承和创新

西安市第二十六中分校 中教一级 潘亚明

   本套语文试题内容丰富,设题灵活,稳中有变,变中有传承和创新。

   首先,试题稳中有变。坚持体现语文学科素养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考查学生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探究精神、创新意识。

   题型变化较大,主要有:其一,将“综合性学习”第7小题(1)原来的词句抄写变为笔画笔顺考查,更准确更深入地考查学生汉字书写的规范化。其二,将现代文阅读说明类文本阅读拓展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理解,此题变化最大,也是最大亮点。本题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并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其次,试题的变化中有传承与创新。体现在:

   1.优秀传统文化、爱国情怀的传承与创新。试题借助诗文默写、名著《红岩》有关人物和相关故事情节的考查、文言文第20小题简答题、诗歌鉴赏以及写作《做个诚实的人》等多种题型,采用一条主线,多角度、多层次、多方面地感悟与渗透。

   2.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的实际,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及人格提升。语段阅读修改第53)题,“综合性学习”第7题的续写诗句、人物采访、活动设计等栏目的设置,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并能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重探究精神、创新意识。文本类阅读理解,无论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重视学生探究精神,考查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如第12题、第22题等。紧扣文本运用所学的知识,筛选、提取、整合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形成能力的迁移与创新。尤其是写作《做个诚实的人》,中规中矩,难度不大,但要想拿高分,必须有创新,不落窠臼,方可脱颖而出。

   2020年中考的启示:1.夯实基础知识点,稳扎稳打。重点关注多音字、形似字、灵活多析,避免单纯、机械记忆。2.构建知识框架,注重探究规律,构建能力。3.紧扣文本,筛选有效信息,提取整合。不搞题海战术,掌握思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重视能力的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用优美的作品熏陶自己,积极乐观,将语文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学会发现美、感悟美、践行美。用美的情感拥抱生活,拥抱未来。

 

数学

试卷低起点、高落点 有一定区分度和选拔性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中学高级教师 张岚

2019年陕西中考数学试题,与2018年相比,结构基本保持一致,试题难度比较平稳,整个试题仍以考查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方法为主,同时较好关注了学生的基本数学活动经验和数学核心素养。

   1)稳定。整个试卷仍旧保持低起点、高落点,既关注了初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技能,又对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进行了一定的考查,有区分度和选拔性。各个题位上的考查知识点没有大的变化,保持重点概念轮流考、核心知识年年考。

   2)变化。与2018年相比,整个试卷的文字阅读量稍有下降,学生在审题上更易入手;第6题将三角形角平分线的基本性质和特殊角三角函数的计算结合起来,有一定的创新;第10题直接考查了抛物线的轴对称变换,难度较2018年稍有下降;第14题,与2018年平行四边形中探索面积的等量关系相比,考查了正方形背景下的线段差最值问题;第21题一次函数的应用,与2018年的表格型相比,列式更简单,但第(2)问给自变量求因变量时,需要结合题意,对自变量进行正确的转化。

   3)亮点。整个试卷特别关注学生对几何图形变换的理解。其中第71024题分别考查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二次函数图象的轴对称变换和中心对称变换;第8题在矩形中构造平行四边形,体现了图形的中心对称性;第14题通过轴对称的方法,将线段差的最值问题进行转化;第25题第(3)问以平行四边形为载体,借助中心对称性将定角定中线问题巧妙转化为定边对定角问题。整个试卷也体现了数学的生活化和应用化。第19题统计关注社会热点;第20题以实际生活问题为载体,考查了底部不可到达的测量问题,符合实际情境。

   4)备考建议。2020年中考备考,建议考生首先要关注数学基本概念和方法,夯实基础,加强计算能力和审题能力,注重几何直观、数学推理及模型意识;其次,要关注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传承中不乏新颖变化 变化中彰显数学素养

西安高新一中初中校区 中学一级 马海斌

2019年陕西中考数学试题用“稳中求新”的模式与广大师生见面,试题在结构、题型、题量等方面与前几年保持一致,难度适中,有较强的区分度,核心知识核心考查,在平稳中考查学生数学思维的严谨性与有序性,体现了数学试题的普及性与选拔性。

   试题内容表述简洁,指向明确,图形简约,内涵丰富。凸现了试题题型小、运用活、覆盖面广的特点。

   1.传承之处:首先,重点知识轮换考,核心知识年年考:如视图、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概率、圆等。其次,线段最值、面积最值呈稳定态势,如14题线段差最值,25题第3问由点到线距离最大问题最终转化为面积最大问题等。模型思想坚如磐石,如2017年和201825题都考查点圆最值模型,2016年和201925题都考查定边对定角模型问题等。

   2.变化之处:2019年陕西数学试题有3个变化均为14年来的第一次,无理数的识别(第11题);线段差的最值(第14题);解分式方程被换为分式四则混合运算(第16题)。

   3.关注数学素养:试题选材来源于生活,又关注社会热点。如19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背景考查统计问题;20题将学生在数学课本中学过的数学测量知识转化为一个实际问题,既考查了学生的建模思想,又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最终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25题压轴题同样以实际问题为潜入点,以平行四边形为载体,设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第一问画点,第二问找点,第三问用点。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巧妙的明暗结合,第二问还考查了分类思想,能很好地评价出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品质。

   同样,这里也给新初三学生一些备考建议:第一,回归基础,掌握数学基本模型,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适当的训练。第二,以小专题的形式对各个问题进行突破,精讲精练,方能事半功倍。

 

英语

试卷难度有所提升 选材内容新颖 注重思辨能力考查

西安交大附中分校 中学高级教师 王永洁

     2019年英语试卷学生反映整体难易适中,和去年相比,难度上稍微有提升,区分度稍有提高。整张试卷选材内容比较新颖,有一定的时代感、重视人文情感,关注和谐社会、全方面地考查了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去摄取信息、分析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查。

   整套试卷听力材料的选用更多地贴合真实的生活场景,较好考查了学生对口头语言材料的理解能力和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阅读理解选材新鲜,有时代感。开篇通过珍稀植物“苏铁”的濒危境地,分析原因并号召保护苏铁;第二篇则通过清华教授成长的故事强调了梦想的重要性;第三篇主要介绍了土耳其格蕾美的四种酷酷的玩法;第四篇主要介绍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self-help书籍的流行: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这类书籍感兴趣,期待通过这类书籍的阅读解决自己的问题。四篇文章题目主要考查的还是细节理解,题目概括、中心主旨等。另外,今年除了继续让学生推测文章的出处、猜测词语的意思外,还有两道判断作者写作意图的题目的考查。

   基础写作与2018年相比,书面表达形式有一定变化。今年未给表格,除了简单的内容陈述外,只是给了三个英文提示,时态也考了近两年未考的一般将来时。属于半命题作文,让学生写即将毕业的他们准备如何处理书籍和笔记,跟学生们的真实生活很近,再加上提示词的帮助让他们都有话可写。2020年我省将实施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以“考改促课改,课改推考改”,减少单纯考查知识性、技巧性的试题,提高开放性、探究性试题的命制水平。

   备考建议:要注重基础,中考说明里的单词一个一个过(关注词义、词性、各种变形、用法、常用搭配),基本语法一个一个弄懂;注重语感培养(多听、多说、多读、多背、多记)。另外,美观的书写是高分保障,平时注重错题的收集,学会从错误中学习。

  

阅读选材丰富新颖 多富含当今时代新信息

西安市尊德中学 一级教师 田婷

   今年的中考英语试题,秉承2018年中考英语的思想和原则,体现英语课改的要求。阅读选材丰富新颖,多富含当今时代新信息,与2018年试题一样,着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难度适中,区分度合理。

   完形填空第一篇考察动词时态、语态,与2018年考点中的介词、冠词、连词等基本一致,但出现了一般过去时态被动式的考查,此点为一个难点,需在理解上下文条件下对时态和语态进行双方面的考查,此题为部分学生的难点。而其他9个选项中并没有出现让学生感到模棱两可的干扰项,有利于考查学生基本功知识。

   阅读理解话题丰富,分别从植物,一个成功的追梦人鼓励年轻人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土耳其美丽景点及读好书方面进行讲述,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并放眼看世界。考查点和2018年比较相近,20道阅读题目,3道推理题,1道猜测词义,其他16道均为细节题且能在文章中找到答案,难度均适中。

   短文填空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一位老人求助陌生人帮他去买他妻子卖的烤土豆的故事,题目给出的109个需要变形,其中的waitingstopped是学生答题的难点,易在变形时拼写错误,这两词也是平时练习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单词。

   任务型阅读是一篇介绍北欧国家冰岛的文章,拓展视野,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能力,学生极易找到答案进行填写,但73题动词形式的变形学生如粗心大意,易将原文原句直接进行抄写,而不是根据题中动词形式进行变形。

   作文要求学生写一封电子邮件,分享处理初中阶段的书籍和笔记,是完全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内容,学生是有话可写的。同时以当今热点“环保”为主题,密切联系实际,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重要价值,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让学生积极投身美丽中国的建设。

   纵观整张试卷题,要想在英语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1.抓基础,熟练掌握基础单词中的易错词,以及基本话题中的基本句型。

2.加大课外阅读量,根据所学语法知识分析长句,关注时代热点话题、新闻消息及国外文化。

3.掌握正确答题技巧及方法,在考试中沉着冷静,灵活答题。

 

物理

重物理观念 强学科思维 明科学态度

西安铁一中分校 高级教师 胡西朋

对于今年的物理试题,看完的第一感觉就是与国家培养孩子“核心素养”的要求紧密契合在一起,真正突出物理学科特点,充分发挥了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

   题型设置与往年一致,难度也相当,但更注重了对于基本知识理解和对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有效落实重要的物理观念:声现象、物态变化、光的反射与折射、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质量和密度核能、太阳能等;借助于适合的背景考查孩子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最终实现对于科学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探究导电液体的导电性与接入电路中液体横截面积大小的关系,最终落实到孩子两年物理学习后应该形成的基本的科学态度。

   整个试卷中有很多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背景,比如验钞机、装水碗中的筷子、跳舞练功的平面镜。也有很多我们物理教材中的插图,比如探究水的沸腾、探究重力方向、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实验装置。这样的考查形式不仅检测了孩子们两年物理学习是否有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给老师们的物理教学指明了方向。两年的初中物理教学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孩子们是否通过物理学习能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有一个科学的认识,能用物理知识对它有一个较合理的解释,从这个角度来讲,今年的物理试题无疑是成功的。

   其次,两年的物理教学还应该注重孩子们对于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使孩子们掌握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今年的物理试题巧妙地对这一方面进行了考查,将“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常见的探究方法融入到了试题当中:不考孩子这个方法叫什么、不考这个方法的内容具体是什么,考查你会运用这个方法解决问题吗?这是对孩子能力的最有力的检测,所以今年的物理试题对于物理探究方法环节的考查也是很成功的。

   今年的试题无疑给我们起到了好的指引作用,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充分发挥物理学科的育人功能,培养能使孩子们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

  

化学

抓住学科本质 提高解决问题能力

西安汇知中学 高级教师 李琳

2019陕西中考化学试题,与2018年试题相比较,依旧保持了灵活度高、注重基础与能力并重的命题原则,“稳中求变”“变中求新”。

   今年的试题考查角度新颖,试题中的图像不多,只在第10题基本实验操作评价题,第12题宏观辨识微观模型探析,第15题利用坐标图像对化学变化进行综合分析,18题结合实验操作图考查溶液是否饱和、分析溶解度、溶质质量分数比较以及溶解度与温度关系,第21题,图像更是不同于往年常规实验图,通过两个开关的控制,考查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以及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等等。22题,通过对生活中常用的自热包物质与稀盐酸反应的探究,给出实验图,验证产生气体成分,分析溶液中成分,以及对实验的反思能力,是对学生的看图能力自学能力的综合考查,问题设计紧扣核心知识点,没有像去年的22题阅读量大、“陷阱”设置较多。命题背景资料虽然新颖学生很少见到,但是仔细审题认真分析都能够得分。通过两个开关的控制,考查了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以及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的性质等。

   整套试题突出了对五大核心素养的综合性考查,充分体现了让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能够更好地体现出对化学学科本质的考查;凸显了对真实情景、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评判能力,以及学生应用化学基础知识进行解释、推断、方案设计与评价以及反思能力、简单的计算能力等考查。

   试题充分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科技、健康、材料等等社会各个领域的紧密联系。整套试卷中考查的五个化学方程式分别为氢气燃烧、铜和硝酸银、氢氧化钠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锌与硫酸,学生很熟悉。与去年相比没有流程图型试题。

   其他纯文字试题中,第9题考查化学与生活,低碳食品材料以及灭火;第11题考查环境与资源的关系,前三道均属于简单题。第13题通过三个有氧气生成的反应,综合考查元素的化合价、制氧气常用方法的判断、反应基本类型和催化剂等核心知识。第14题,以氢氧化钠变质为背景,来考查检验碳酸钠存在的方法、变质的程度、除杂以及测量PH值的方法,体现了化学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16题与17题,考查化学与健康,碘遇淀粉变蓝的变化类型,应用分子运动解释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原子结构示意图等。第19题,以铜和硝酸银反应后固体质量增重为背景,考查溶液质量的变化,混合溶液中加入铁后滤渣情况分析来判断滤液成分。23题是纯文字的基本计算能力考查,是让学生能够安心地进入物理界面的试题。

   试题给明年中考学生的启示是:坚决摒弃题海战术,一定要学会用化学视角来认识真实的世界,用化学的方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给老师的启示是:老师在教学中要具备帮助学生发现学科本质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

凸显社会热点 增加政治学科核心养考查

陕师大奥林匹克花园学校 中教一级 葛英

2019届毕业生是首批从七年级开始使用新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学生。因当时全省范围内有人民教育出版社、山东人民出版社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三种版本的《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故今年本学科的命题既依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又参考了上述三种版本的教材内容,还结合了我省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及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实际。

   试题的题量、题型、分值设置与往年保持一致。试题难度适中,未出现偏题、怪题,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

   紧扣教材理论,注重考查基础。单选题中考查自由和法治的关系、宪法监督的主体、维护国家安全的意义及要求等内容。非选择题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越性、法律对生活的作用等内容。

   把握时代脉络,凸显社会热点。单选中涉及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嫦娥四号探测器顺利着陆、中国举办的首届进博会等热点,非选择题选取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美贸易战等重大热点事件。

   关注社会生活、紧贴学生实际。单选中涉及创建美好班集体的方法、家庭处置旧衣物的不同态度等,非选择题中涉及中学生如何实现生命价值、回报祖国等,有助于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与往年试题相比,今年的试题增加了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旨在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素养。第22题的考查使学生更坚定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增强制度自信。第23题和24题的相关设问考查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的积累与运用,增强法律思维。第25题共三问,层层递进,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精神、学会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增强爱国情怀。

   结合今年试题的命题特点和考查方向,对于2020年的毕业生来说,在接下来的一年中,仍需重视对教材内容的学习、理解和运用,不盲目迷信各类教辅资料。此外,在理论学习之余,还应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国家发展。 华商报记者 耿艳红

 

历史

多角度多次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西安高新逸翠园学校 历史教师 胡泊

2019年中考历史试题命制上紧扣考纲,侧重综合能力、微观切入、难易结合,落脚于历史学科素养,紧贴课改方向。整套试题突出能力立意,价值立意,紧扣热点,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试题在基础性、创新性等方面又较以往更为显著。

   今年试题延续了近几年中考以来的题型结构,题型变化不大,但基础性、层次性、区分性明显。试题在重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同时,突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承担了历史学科培养学生文化素养、思维能力和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任务。整个试卷注重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回归教材基础和知识迁移的能力,特别是通过多类型材料提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概括与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延续了2018年试题图文并茂的特点,命题素材多样化,不同素材分布于不同的题型中,充分体现了历史资料的丰富性。考查对不同呈现方式材料的解读、理解和归纳。对知识点的考查以教材知识为主,注重对教材知识的考查,强化重视教材为核心的教学,引导教师、学生关注教材,体现学以致用。兼顾到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的考查。另外,注重导向性,体现核心价值观与学科素养培养。通过对中外历史比较与联系着重考查学生知识迁移、运用能力19题(1);重视整体性认识,突出阶段性考查;加强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突出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21题(4)。

   对新初三学生建议:1.要高度重视课本,通过纵向知识和横向知识的整合构建知识体系,夯实学生基础。2020年中考历史可能面临闭卷,尤其要注重教材基础知识落实与体系框架的构建;2.更新备考理念,研究考试说明,研究中考真题,掌握试题特点;3.重视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注重平时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情感、价值观分析社会现实,以史鉴今的能力。在今年的中考试题中,多角度多次考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这些学科素养。

(来源:华商报/杜娟 耿艳红 陈红 赵媛)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