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铁小坐落于咸阳市毕塬路中段,创建于1958年。历经半个多世纪的风雨磨砺,几代园丁的辛勤耕耘,已发展为陕西省示范小学、陕西省科研兴校明星学校等。学校致力以校本研修为依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突破,依照“专家引领 同伴互助 自我反思”的校本研修特点,积极实践“训—教—研”一体的主题式校本研修模式,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实现“轻负担 高质量”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搭建五类“研修平台”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咸阳铁小数学教研组着力搭建五类“研修平台”,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为教学改革走向深入,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1.开展“三结合”校本培训
2.实施“3+2备课”模式
学校以“3+2备课”为基点,创新备课形式,使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师。“3”是指备课时要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作业。着力引导教师在研读学科素养、课标教材上深度思考,在高品质学习设计上深度思考,在分层作业设计上深度思考,实现教与学的同频共振。
“2”是指两种备课方式,即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集体备课将个人的智慧和特点展现出来,在研讨、吸纳的过程中,学会协作和分享,增加课堂的“含金量”。
3.推行“三类公开课”
通过名师观摩课、骨干教师研讨课、新教师汇报课,实现共教共研、互助共进。学校结合学段特点、学科特点、围绕问题研究、课题研究,分层分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着力构建“优质课堂”。
4.搭建“三个平台”
通过教师论坛、素养大赛、课题研究三个平台,为教师学科素养、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的全方位提升创造可能,引导教师在实践研究中不断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促进教学能力提升,以此保证“第一课堂”的质量。
5.提供“三个途径”
通过学科大教研、青蓝工程、名师工作室三个途径,充分发挥学校“三级三类骨干体系”教师的“领头雁”作用,分层推进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师的培养,让不同层次的教师在实践中得以磨炼、提升。
“五类研修平台”的搭建,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发展体系,打造了优质教师队伍,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形成一大批优质课、精品课。
“五类研修平台”的搭建,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师发展体系,打造了优质教师队伍,促进了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形成一大批优质课、精品课。
(二)探索“高效课堂 ” 创新“作业设计”。
1.探索“高效课堂”
在“双减”政策大背景下,以“三个课堂”为抓手的“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在中小学校广泛开展。据此,学校深入实践“四环五法”高效课堂模式,“四环”是指课内探究的过程要体现“自主学习--探究交流--精讲点拨--巩固拓展”四个环节;“五法”是指 “读读、议议、讲讲、练练、做做”五种教学方法,各方法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其中“议议”是核心。据此,学校全力打磨“生本课堂”,数学着力研究“讲练结合”,使“四环五法”高效课堂模式全面落实,打造优质“第一课堂”。
2.创新“作业设计”
为更加有效的落实“双减”政策,拓展核心素养及深度学习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新思路,及时转变教师作业观念,咸阳铁小数学教研组组结合学校专任教师“五个一”工程活动要求,组织开展了数学作业设计大赛活动。
教师们不但能从设计理念、单元方案加以分析、理解,还能从学生、学科特点、内容与形式、时长与效果等方面进行原创,反应出来了教师对“双减”精神和学科素养的领悟,为不断提升教师作业与布置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奠定了基础,更为教师间的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搭建了平台。
(三)坚持“课题引领”,丰富“研修内涵”
二、学科组教学教研荣誉和成果
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到与积极帮助下,数学教科研工作稳步提升。目前已涌现出陕西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6名;咸阳市首批教学名师1名,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11名;渭城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3人。1人获陕西省小学数学新课程“课改新秀”,2人参加陕西省小学数学新课程现场做课获一、二等奖,有30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有多篇教师论文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自2020年新冠疫情蔓延,咸阳铁小数学组全体教师录制微课382节,为全区六个年级的学生提供线上教学资源,被周边学校教师广泛采用。根据学校特色和学生学情,编撰校本教材4本,并在各个年级推广。
大道行思 取则行远。咸阳铁小数学组会继续以“容量大一点,难度深一点,视野宽一点,积累厚一点”的理念立足岗位,以课堂实践为主阵地,不忘初心、创新前行,用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为咸阳铁小的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