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粒种,托起万人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陕西方案(一)/武功县“六个强化”推动“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编者按: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是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立足教师之需、教学之需、教育之需,旨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陕西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坚持“在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活动,以活动促研究,以研究带活动”思路,先后在子洲、淳化、周至、武功四个县实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构建了“一个理念牵引,双向考核驱动,四步多轮实施,形式多样融合”项目推进机制,开展一对一结对,点对点帮扶,面对面互动,键对键交流,让乡村教师有“名师”带,让城里的“名师”能够深入乡村,从而实现乡村教育“输血”到“造血”的功能,共同为乡村教育撑起一片天地。各项目县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推进工作的独特经验。

经验一

武功县六个强化”推动“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今年4月,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暨帮扶武功县项目启,武功县230名“种子”教师与170名省级导师结对帮扶,定下未来三年的奋斗目标。武功县教育局扎实推进,有效保障,以“五个强化”推动“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取得扎实成效,积极探索骨干教师成长的有效模式,深入实施强师兴教工程,助力陕西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县教育局党委把“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纳入2023-2025年重点工作,成立了项目管理实施领导小组,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将此项工作作为每月党委会必议议题,坚持一月一议、每月跟进。制定印发了《陕西省中小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武功县项目实施方案》《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武功县“种子”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明确了各个阶段工作任务和考核事项,确保项目扎实推进。

二是强化过程管理。发挥34个县级名师工作室职能,配合导师共同指导“种子”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做到了导师引领与实践研修相结合。围绕“落实‘双减’,提质增效”开展青蓝结对、岗位练兵技能提升活动,引导“种子”教师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实施县教育局师资股和“种子”教师所在单位双重管理,把任务分解到平时,把研修作为工作日常,实现了成长路上有人引领、有人帮扶。充分利用暑期时间,发起了“完善个人成长规划,研读一本教育专著,开展一项课题研究”行动,做到“放假不放松,成长不停步”。

三是强化能力提升。加强集体教研活动组织,开展了“五个一”专业引领行动,义务段重点强化精品课设计、读书感悟,学前段重点强化半日主题活动设计、幼儿行为观察分析。实施为期一年的“三字一话”基本功提升行动,开展读书交流活动、跟岗学习和“影子”培训、外出学习归来话反思分享会、联片教研活动,促进交流互助互学,在集体研讨交流中提升素养能力,达成群教、群研、群学的集体成长,坚持做到教学与教研两不误、质量与素养同步提高。

四是强化有力保障。县教育局实施月工作调度制度,开展了三次“种子”教师代表座谈会,及时了解“名师引领行动”推进过程中的新问题,进行系统研判和研究解决。集中整合县级资源,凝聚思想共识,形成部门合力,助力教师专业发展。优化教育培训经费利用效率,为“种子”教师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开办“武功教育大讲堂”,开展教育管理能力提升培训,提高管理层现代管理理念,优化教师发展与评价机制,增强“大质量观”和“共同体”意识。

五是强化结对联系。在第39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县教育局师资股组织“种子”教师撰写了《武功县“种子”教师致“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武功项目导师的一封信》,汇报武功教育动态和个人成长成绩,表达对导师的感激之情,增进友谊,强化共识,为新学年质量再提升奠定思想基础和情感基础。督促“种子”教师双月向导师汇报工作进展,提出学科发展困惑,双方共同梳理,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强,确立阶段奋斗目标。

六是强化激励引导。鼓励“种子”教师积极参加省、市、县三级教学能手评选等评赛活动,帮助“种子”教师在各级各类大赛中展现风采,通过表彰奖励、标兵评选、公众号宣传等方式宣传典型事迹。严格落实《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武功县“种子”教师培养与管理办法》,落实“优秀”种子教师在骨干评选、项目培训、外出学习时的政策倾斜,及时兑现骨干体系教师奖励津贴,树立实干者得实惠的鲜明导向,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来源:本院 武功县教育局/鲁新党)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