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教科院第三党支部开展“传统文化大课堂 古调独弹易俗社”党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2022年4月2日,陕西省教科院第三党支部开展“传统文化大课堂 古调独弹易俗社”党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走进“世界三大古老剧院”之一的西安易俗社。省教科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吴积军省教科院第三党支部书记郭为、第三支部党员代表参加此次党史教育主题党日活动。

易俗社是中国近现代戏剧文化领域的一面旗帜,它引领了西北戏剧改良,更见证和参与了西安围城、鲁迅讲学、西安事变、七七事变等中国百年历程的重大时刻被鲁迅、张学良、毛泽东、周恩来、习仲勋等历史人物美誉的易俗社经历风雨百年,新时代下这座百年老社迎来新生。

省教科院第三党支部党员参观易俗社博物馆

抗战时期,易俗社演出的一幕幕抗日救亡、精忠报国等题材剧目,宣传抗日卓有成效,也成为日军在西北空袭的重点目标。1939年4月2日,日军飞机轰炸西安投下炸弹,5名易俗社成员在爆炸中身亡在这样这环境中,易俗社的演出继续。当时的社长高培支说:“只要没有把这里炸平,我们就继续演出。抗日不停止,排练就不停止。”高唱秦腔的勇士虽然倒下了,但“为生民立命”的呐喊却亘古不朽。在这精神感召下,全民的抗战热情增强了,无数关中子弟纷纷奔赴抗日战场,守住了中国西部的战略大后方。

百年创立和坚守的信条就是制定章程,推行民主管理制度。易俗社博物馆镇馆之宝《易俗社章程》,是易俗人共同约定和信守的“宪法”确立了“移风易俗 启迪民智 辅助教育 推陈出新”的宗旨“笔杆即枪杆,戏台即讲台”的教育方式和艺术创作准则。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历史证明,中华文化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理想追求。每到重大的历史关头,文化都能发时代之先声,为人民、为国家增强凝聚力。

省教科院第三党支部党员代表合影

此次党史学习主题党日活动,党员们通过参观百年剧社陈列资料、文物等,了解了老一辈艺术家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增加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坚定理想信念,筑牢信仰之基在新时代要坚持古为今用,厚植文化自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当好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播者,应是每个中国人在新时代的神圣使命。

(来源:本院/张华钟)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