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凌】杨陵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大会经验交流材料

紧抓机遇 加快建设  促进我区信息化建设又快又好发展


    杨陵区位于陕西关中平原腹地,前挹太白之秀,后负周原之美,襟渭带沣,地理位置优越,科教实力雄厚。下辖三镇两个街道办事处。全区现有中小学39所,其中高中1所,职业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小学31所,教职工1200 名,在校学生2万人。
近年来,我区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把教育信息化建设作为强教富民的一项重要举措,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加快软硬件建设步伐,努力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和管理中的应用水平,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确立“优先”意识,健全保障机制
    1.意识到位。 2003年,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工程似一针活力素,注入杨凌教育人心田。在学习与实践过程当中,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充分感受信息化给教学带来的重大变革,深刻地认识到推进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几年来,区委区政府把合校并点、硬件建设和信息化发展列入教育优先发展三大工程,多次过问工作的开展情况,解决了资金、协调等诸多问题。区教育局领导、各中小学校长更是倾注心血来做这件事情,并带头学习、研究、参观、思考。在制订学校发展规划时,把“信息化建设”放在学校优先发展的位置,努力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意识,通过学习、参观、培训,让教师,着力提高自身信息素养。
    2.组织到位。区教育局2005年就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组织管理全区重大教育信息化工程项目建设。形成了以区教育文化体育局行政管理为主体,区电教中心负责项目审批、技术服务和教师技能培训,区教研室负责指导教师、学校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组织指导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区教育督导室负责督察评估,教育行政、电教、教研、和学校四位一体的管理机制,一环抓一环,环环落实,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了工程顺利实施。
    3.经费到位。近年来,我区合校并点步伐不断加快,每年都有几所新建校园竣工,区局一方面大力争取省项目资金,一方面争取区委区政府支持,并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渠道筹措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另外加强学校生均经费的管理工作,保证了信息化建设费用。
    4.制度健全。为保证设备高效运转,学校制订了一系列用于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制度,充分发挥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为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规范化,学校建立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如《计算机教室使用管理制度》等,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管理规范,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信息交流畅通。
    二、加大硬件投入,提高装备水平
    我区近年来在资金及为困难的情况下,开源节流,想方设法,不断加大信息化硬件投入力度,提高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如2009年,我区积极争取省厅、电教馆、示范区项目资金,通过努力,分别为张家岗小学和姚安中学争取远教模式三项目计算机教室2个,项目投资30万元;投资5万元为我区二所学校购置电子图书25万册;全年新建电子阅览室2个,教师备课室1个,多媒体教室1 个;新增远程教育模式一设备118套,年底前全区所有中学均实现了模式一“班班通”,全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水平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2010年,通过项目争取、学校自筹等形式,投资130万元,分别为五泉中心小学、大寨中心小学、李台中心小学、杨村中心小学等学校建设计算机教室6个,新建改造多媒体教室9个,全区中小学计算机数达到1720台。09-10两年共完成教育技术装备经费投入230余万元,确保我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顺利进行。
    截止目前,我区除一所在建中心小学外,其它所有中心小学及城区中小学全部建成计算机教室,城区中小学计算机房数量达标。全区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基本达到远程教育项目一“班班通”。部分学校已经开始有计划地实施多媒体投影进教室。
    另外,为贯彻省上关于电子政务建设的文件精神要求,从2008年开始,我区投资6万元与中国电信公司合作,建设并使用中国电信开发的数字校园网平台,全区教育系统借此平台实现公文流转、学籍管理等电子管理。自运行以来,区电教中心与电信公司通力合作,积极做好教育管理人员电子政务培训、办公系统操作应用技能培训,使全区所有中小学都能够正常浏览使用数字校园网,保障了数字校园网安全畅通,克服了原先纸质传送速度慢,发送收取文件不及时等缺点,也节省了办公经费。
    三、加强服务队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远程教育项目实施之初,我区就抽调了一些业务精、有经验的教师成立了区技术服务队,并指导各乡成立了乡技术服务队。各项目学校设备存在问题后,由学校管理员进行维护,如不能解决,逐层上报乡、区技术服务队。2005年,我区还建立了技术支持服务QQ群,为全区项目学校提供了远程支撑服务,各校远程教育管理员都加入到该QQ群中,学校存在的软硬件故障可以在第一时间得到技术服务队的指导。近年来,该技术服务队一直活跃在全区各中小学,哪里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技术服务队就出现在哪里,为全区信息化应用工作提供了坚强的后盾。达到了区局提出的小故障不过夜,大故障不过周要求。
    四、完善培训机制,提高应用水平
    1.区级培训。为了提高全区所有在职教师的应用技能,我区建立了以区、乡、校三级人才队伍和培训网络为基础,以骨干教师为龙头,以全员培训为途径的培训机制,另外,每年区局都要组织一至二次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质观摩课或操作能力培训,通过观摩课及培训班,达到了“一个教师带动一部分教师,一部分教师带动全体教师,全体教师带动一所学校”的目的。如2010年8月中旬区电教中心组织全区100名学科教师及远程教育管理员在杨陵中学计算机教室开展了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工作。带动了全体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2.开展校本培训。各中小学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各校每学期都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从培训制度、培训方式、学科应用、评价考核等方面提出规范要求,分阶段、分层次、分年龄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和网络应用培训。在各级培训中,我们要求“人人过关,个个合格”, 每学期结束都要求学校对每位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并把培训结果与教师的年度考核、评选先进相挂钩。保证全区45岁以上的教师都能熟练地浏览、下载资源,能运用现代教学媒体上课。
    3.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根据《杨陵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实施方案》,我区从08年开始就在全区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截止2010年底,全区已完成1000余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任务,培训率占全区教师总数85%以上,参加水平考试并获得证书人数900人,有力地提高的教师教育技术应用水平。
    4.以赛促教,积极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为了促进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我区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种竞赛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教师参加了全国多媒体软件大赛、电脑制作大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评选活动等,以赛促教,有力地提高了教师应用水平。
    五、狠抓督查,促进应用水平再提高
    1.建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督导评估机制,把信息化设备的使用率和使用效益作为年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区电教中心不定期到各校抽查设备使用情况。每年4月份和12月份区局还与区督导室组成联合检查组,采取听取汇报、检查资料、实地察看、现场检测等方式,对学校应用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工作,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当场指出,令其整改,对表现较为优秀的学校进行了通报表彰。通过督查,有力地促进了学校应用工作的开展。
    2.各校根据本校实际,制定出详细的考核细则,每学期对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一次应用工作的考核,考核结果与年终考评相挂钩,与教师的浮动工资挂钩,形成激励机制。
在全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摸索了一些方法和措施,但与预期效果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进一步巩固成果,不断发展,促进我区教育信息化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关阅读: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