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粒种,托起万人梦——“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陕西方案(三)/子洲县项目实施经验

编者按: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是教师教育教学方式的变革,立足教师之需、教学之需、教育之需,旨在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在陕西省教育厅的领导下,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坚持“在活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活动,以活动促研究,以研究带活动”思路,先后在子洲、淳化、周至、武功四个县实施“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构建了“一个理念牵引,双向考核驱动,四步多轮实施,形式多样融合”项目推进机制,开展一对一结对,点对点帮扶,面对面互动,键对键交流,让乡村教师有“名师”带,让城里的“名师”能够深入乡村,从而实现乡村教育“输血”到“造血”的功能,共同为乡村教育撑起一片天地。各项目县在工作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形成了推进工作的独特经验。

  

经验三

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子洲县项目实施经验
2021年10月和11月份,陕西省教育厅、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省级骨干教师先后两次赴子洲县启动开展“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项目实施以来,省教育厅和教科院高度重视,精心指导,子洲县全力推动,狠抓落实,以强有力的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等保障、推进学习共同体项目的扎实开展。
一是政策保障。2022年,子洲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落实教育强基方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和《子洲县教育强基十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两个文件,子洲县教体局出台了《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子洲项目实施方案》《子洲县第二届“名师工作室(坊)”工作实施方案》《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子洲项目“种子”教师管理与考核办法》等三个文件,并设置了相关奖励激励制度,极大地激发了全县教师争优创先的工作热情,为子洲名师培养和“共同体”项目开展提供了强大政策保障和工作动力。
二是机制管理。县教体局成立了子洲县教师成长中心,将“共同体”项目、“三级三类”骨干教师体系建设以及名师工作室等工作有机衔接、融合,列入各校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全县学校常规管理督查重点工作之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项目的推进落实;同时积极发挥20个县级名师工作室(坊)的职能,将全县87名种子教师全部吸纳为工作室学员,带动其他青年教师以“影子教师”的角色参加工作室(坊)活动,形成“上下齐管、工学兼顾、全面提升”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安排、每月调度、每季小结”,保障共同体项目的有序开展。   
三是教研驱动。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了“共同体”项目执行办公室,由教体局业务股、教研室业务人员组成专人专班,建立“工作群”,进行项目日常管理、指导和服务。积极落实项目活动安排,坚持以活动为载体对“种子”教师进行深入指导,组织开展“种子”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展示大赛、跟岗学习汇报交流、送教下乡、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学课标、讲课标、议课标、考课标”等活动,做到教与研同步进行、同步提升。
四是校本驱动。各学校结合本校教研活动、校本研修和教学实际夯实“种子教师”的职责任务,要求每一名“种子”教师必须参加当年县市级教学能手评比活动,并辐射带动2-3名本校同学科教师共同成长。各学校积极解决“种子”教师的工学矛盾,把项目工作任务纳入日常考评,鼓励“种子”教师积极参加外出送教听课、跟岗学习活动,“种子”教师定期向全体教师报告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研修成果,充分发挥共同体项目“种子”教师的辐射、带动、引领作用。
五是激励引导。在第39个教师节前夕,子洲县委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深入一线,看望慰问获得省市级教学能手的“种子”教师,并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鼓励大家再接再厉,为子洲教育事业发光发热,提振广大教师队伍积极进取的信心和热情;县教体局召开了“陕西省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子洲项目暨名师工作室(坊)工作推进会”,对名师引领行动项目及县级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做了进一步安排部署,并对取得突出成绩的工作室以及工作室导师、指导老师和优秀学员进行了表彰奖励,进一步提升了“种子”教师的积极性,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意义。
六是政策倾斜。在各级各类教学评赛活动中,鼓励“种子”教师优先参与;在评优树模、项目培训、外出学习等各项活动中向“种子”教师进行政策倾斜;加大骨干教师体系建设经费投入,预计投资5-7万元,用于购置教育专著,为“种子”教师提供优质阅读资源,丰富提升“种子”教师的理论素养;整理、编辑装订“种子”教师的读书笔记、学习心得等优秀成果,并加以传阅、推广、应用,激发广大教师队伍的学习热情;优先落实骨干教师奖励津贴,真正形成“多劳能多得、实干得实惠”的政策导向,切实发挥名师引领行动项目的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来源:本院 子洲县教育局/高强)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