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教研支撑、驱动助力、引领指导作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教研大指导活动。在省教科院协同安排下,全省各级教研机构积极响应,深入学校、深入一线培训指导、答疑解惑,助推“双减”工作落地见实效。
铜川市教研室:靶向发力指导,精准施策“双减”
近日,铜川市教研室全体教研员分5组,奔赴全市各区县10所中小学校展开“双减”教研指导。市教研室副主任高琰带队,各区县教研室主任协作配合,以市教研室《关于开展全市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教研大指导的通知》为依据,分别从学校管理、课堂教学、学生作业、作业评价、课后服务、教师教案、师生问卷、交流反馈等八个方面进行深入调研指导。
在“双减”教研大指导中,检查组成员走进课堂、随机访谈,以“课堂教学”“学生作业”“课后服务”为主,通过听、看、查、问、访、谈等方式,全面掌握学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发现典型,凝聚共识,推进“双减”工作落地。部分学校在“课后服务”和“学生作业管理”方面表现突出,形式灵活多样。
宜君县彭镇中心小学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利用地域优势,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在学校周边闲置土地上开设劳动实践课。学生在田地上种蔬菜、种庄稼,课余时间自己照料,并观察、记录植物生长过程,到收获之后,秸秆社团利用玉米秸秆进行各种手工制作。这种形式的课后服务项目,极大丰富了学生的校内生活,让平日“五谷不分”的学生接触劳作、体验丰收、全面发展。
铜川市五中在“双减”政策指导下,以落实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前提,要求教师在每日作业上精心设计、合理规划,旨在培养学生从数学角度看待问题,用数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九年级数学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课,老师设计的课外实践作业要求学生:“通过剪切和拼接平行四边行、菱形、三角形,是否能得到一个矩形?学有余力的同学思考,一般四边形能剪拼成矩形吗?”在学生剪拼过程中,可以直观看到剪下图形在反复拼接中的运动过程。这项作业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分层作业设计又满足了不同程度学生的求知需求,将学习引向深度。
铜川市二中在语文作业布置上独具匠心,第二课堂以“语”中漫步、“文”苑撷英为主题,通过飞花令、猜猜乐、成语接龙和九宫格等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积累语文知识,感受语言魅力。
“双减”政策实施两个多月以来,各校在“作业管理”方面花费了许多心思,创新了一些形式,并遵循“作业布置坚持实效性与时效性相结合、创新意识与巩固复习相结合、分层作业与全面关注相结合”的原则,既灵活新颖,又富有趣味。部分学校建立多维度评价机制,开展“优秀作业展评”“优秀试卷展评”“优秀手工展评”“数学思维导图展评”“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学生学习结果动态跟踪评价”等活动,开展学生自评与互评,注重过程性评价,并计入学生个人档案袋。以上举措,均反映出铜川各基层学校在大力贯彻落实“双减”任务中做出的努力。
检查组进一步指出,“提质增效”的主要途径是教师应在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上要多思考、多实践;在作业设计上有创新、有侧重,重视实践作业的丰富性、趣味性;学校应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大力开展特色化、个性化学生活动;并对“师生问卷”中集中反映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校方领导,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双减”工作教研大指导活动,目标明确,覆盖面宽,涉及面广,检查力度大。教研员针对在“双减”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广大教师答疑解惑,共同研究,紧抓“减负”、“提质”这一重点,靶向发力,精准施策,扎实推进我市“双减”工作做实做细。
(来源:铜川市教研室/范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