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导致了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但是,居家隔离不能放松成长抛弃学业,教育部、陕西省教育厅分别下发了文件,提出“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并提供了可供学生线上学习的各种学习资源。各地、各校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线上学习,学科教师网上辅导,教学正在有序进行中。
为了帮助教师科学指导学生居家学习,有效利用居家时间,做到既丰富了学习生活,又增长才干,使之成为学生生涯中一段难忘又有意义的时光,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科素养等角度,给教师们提出指导学生学习的建议。下面请听听教研员们怎么说:
基教中心马亚军主任认为,学生居家学习期间,应重视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全面发展。班主任和家长一方面要监督学生跟着学习平台进行基础知识的预学习和疫情防护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关心国家发展,观看新闻联播,了解国家抗击疫情的举措,加强体育锻炼,进行家务劳动,学习厨艺,欣赏音乐,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做到休息而不休眠,放松而不放弃,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又收获满满。教师不宜将45分钟的课堂教学搬到网上,应借助这个时机,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尽量减少布置知识性作业,应设计实践性、探究性作业,重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市县教研员要发挥指导、引领、组织的作用,按照“一县一策”的要求,统一制定学习任务,确定学习目标,细化学习要求,提升学生居家学习的效果。
语文教研员薛翰铭老师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进行学法指导,要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目标要求,关注学情反馈。把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引导学生进行“真实情境”阅读,关注疫情发展、关注相关新闻,指导学生正确客观地阅读和写作新闻,以科学辩证的眼光筛选、整合、传达信息。引导学生记录、描述、评论这段特殊时期的见闻、场景、事件。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鼓励学生阅读名著名篇,做读书批注、圈点勾画、读书摘抄等,及时记录读书感悟或写成读后感,进行专题探究。
对毕业年级学生,应突出任务驱动,强化语文学科学生阅读积累和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复习,梳理已学知识,查漏补缺。鼓励学生收听收看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时事动态,进行倡议书、慰问信等实用文体写作。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疫情防控教育,做到讲科学,长知识,见行动。
数学教研员马熙莹老师认为,现阶段,建议采取教师指导和帮助与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利用资源,选择适恰、便捷的途径指导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遵循数学学科特点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心和责任心,勤于独立思考、反思质疑、勇于克服困难,以积极进取、认真求实的态度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指导学生“知新”,即预习性学习指导,体现基础性、核心性,降低难度。学习内容达到了解、初步理解以及经历、初步体验层次即可,严格限时限量。在开学后,安排课时,将要求达到理解、掌握、运用以及探索层次的内容进行进一步学习提升;练习题分层设计,基础性题:体现基础性、核心性,严格控制题量;思考性问题:具有一定综合度和探究性的问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自主选做;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源进行适当的自主性课外阅读,感受数学文化魅力;关注疫情相关数据信息,运用学过的统计与概率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等;“温故”:体现整合性、综合性。七八年级教师,在本学期以前的内容中选取单元,设计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单元内容的整合性梳理,提出问题串(基础性、适度的综合性),问题应具有启发性、思辩性特征,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九年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对“数与代数”或“图形与几何”的内容进行系统性梳理、整合,指导学生梳理内容框架,查漏补缺,了解知识脉络,通过具有一定启发性和思辩性的基础性、核心性问题,引导学生夯实基础,进而融会贯通。
物理教研员梁放老师认为,学生在居家学习期间,应放松身心,充分休息,做一些上学时想做而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为开学后的学习生活做好体力和精力上的储备。教师应指导学生关注课本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科学世界,指导学生广泛涉猎有关学科方面的相关知识,比如观看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节目,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科普书籍,了解科学家的生平故事,观看物理学史的影片或书籍资料等等,以扩展眼界和知识面。另外,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丰富学生的感受和经历,帮助学生将生活经验与物理理论知识结合起来,更好地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物理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和挖掘家里的现有条件和各种替代器材,结合教材内容作一些家庭小实验、小制作、小探究,或是对课本实验进行改进,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以及创新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质疑、反思的精神,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毕业年级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适当进行知识的梳理,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复习,将有疑惑的问题记录下来,在网上与老师或同学交流讨论。
化学教研员辛梅老师认为,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每天的学科学习计划和周学习计划,督促学生在定时定量阅读相关教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查漏补缺,抓住薄弱点有针对性和选择性听取网络教学,同时,告诫学生不需要占用大量时间盲目听取各类网络课程。教师可以设计整理重难点知识的导学案,将其作为作业来驱动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通过建立网络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教师可以搜集整理与防疫有关的新闻报道和相关的化学科普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展开探究,解决问题,学以致用。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1—2本介绍学习方法或化学发展史或化学家趣闻轶事的书籍,可以推荐学生看1—2部与化学知识有关的电影或科普纪录片,以开阔视野,提升学习兴趣。
道德与法治教研员夏波老师认为,首先,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注重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教师应要求学生阅读教材,学会与文本对话;要理解教材涵义,学会凝练教材段落的主旨思想;学会梳理教材知识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勾画出每课的逻辑关系。通过提前阅读教材,预习知识点,为正式开学做准备。其次,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搜集新闻素材(或者教师提供素材),让学生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材料主旨思想、尝试设计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分辨是非谣言,做到不信谣、不传谣。第三,教师应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情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结合疫情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经济发展,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白衣天使的美丽逆行以及国际社会的支援等等,引导学生珍爱生命、学会自我保护的同时,还要感受到党的温暖和世界各国的友爱,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
历史教研员杨宗年老师认为,教师要做到“定时、定向、定法”,使学生学习有确定的时间段,具体的学习目标内容,科学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记忆和理解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在学习方法上,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跳读、通读、研读”方式学通学透一节课内容。采用跳读学习方式,抓知识的主干;采用通读学习方式,理清每一子目知识脉络;采用研读学习方式,抓住重点和关键知识。在学习中要注重历史的“典型事例”,通过对“典型事例”的学习,加深对同类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实现知识的迁移。学完一节课后,要及时认真完成课文中旁插问题及课后习题。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加强通史整体性知识总结及知识贯通关联。掌握一节课基础知识后,在通史框架下理顺单元知识层次结构,在专题体系下把与本课相关知识有联系的分散知识点贯通,建构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最后,教师要教导学生用好教辅资料及网络资源,提高学习自觉性。教师一定要教导学生先学教材再看教辅,将自己的感悟、理解与教辅资料进行比较,重点知识进行探究学习。要教导学生科学浏览相关网站,学习网络历史课程资源。教导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知识、经验和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特别要学习自己学完教材教辅后依然不会的内容。
地理教研员贺辉老师认为,疫情期间,教师应指导学生科学自主自学教材,通过制作以多样地理图表的形式来展现地理知识的导学案,提升学生读图、识图、绘图、析图的能力,通过展现自学流程图、思维导图、空白填图等形式提出有思维含量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与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当前学生的关注点主要是疫情,教师应在特殊时期通过案例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人地协调观念的深度认识和深入理解,使学生深刻意识到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回归地理教学的本质;要重视地理素养教育,设置适于家庭室内、可操作的探究性学习任务,探究题目尽量融入地理爱国主义教育,如通过网络查询绘制中国或世界疫情分布地图,武汉区位分析地图,陕西省物资、人力支援武汉路径图,各地对口支援湖北省区域对照分布地图,蝗虫世界迁徙地图等;适时地给学生推荐适合初中学生阅读和观看的地理书籍或纪录片,培养学生拥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防范自然灾害、保护资源和遵守环境相关法律法规的意识。
(来源:本院/编审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