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10时,陕西省召开主题为“陕西省《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解读”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建利,省教育厅副厅长王海波,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巡视员王矿林出席,介绍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今年1月26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省委5号文件”),对未来一个时期陕西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做出了全面规划,对于陕西省教育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省委5号文件出台3个月以来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发布会上,王建利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陕西省实施“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的强师计划,高等院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骨干体系不断壮大,全员素质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教师群体的社会影响力明显增强。目前我省各级各类学校共有教职工637223人,专任教师490879人,教师队伍数量应该讲相对充足,结构比较合理,教师的职称年龄结构不断优化,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进一步提高。我们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了99%以上,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也达到98%以上,高校教师队伍呈现出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
我省教师队伍的主要特点为,重视师德师风,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教师整体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鼓励拔尖创新,培养高层次人才,我省是高教大省,高校人才集中;重视骨干引领,带动全员提升;聚焦乡村一线,促进均衡发展。然而,教师队伍还出现普通高中和幼儿园教师缺编、部分学科专业教师不足、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等问题,制约和影响着全省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此,省委5号文件对我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中长期规划,以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
省委5号文件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以素质能力提升为主线,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提高地位待遇为保障,提出了5年的近期目标和到2035年的中长期目标。经过5年左右努力,教师地位待遇逐步提高,待遇保障机制更趋完善,教师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到2035年,建成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党和人民满意的创新型教师队伍,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师的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普遍增强,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下一步,陕西省将根据省委5号文件推进五大主要任务,要加强党的领导,全面提升师德师风水平,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实施强师计划,全面提升教师业务素质能力,针对各类教育的不同特点,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逐步下放用人自主权、职称评审权、绩效工资分配自主权,推进教师从“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等改革举措。完善待遇保障,全面提升教师社会地位。在全省逐步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设立高校思政课教师岗位津贴等提出改革目标。加强组织领导,全力保证政策落地见效,确保中、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措施在全省各地落到实处。
王建利最后说:“落实省委5号文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结合省委讲‘政治,敢担当,改作风’专题教育活动,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采取强有力措施推进各项政策的落实,确保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为建设教育强省,实现陕西追赶超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的记者提问环节中,王海波回答了记者的相关提问。在回答记者对下一步我省对中小学教师骨干体系建设的思路和举措时,王海波表示,下一步,我省将打造骨干体系2.0升级版,建立遴选与培养、使用与管理一体化的机制。实施新一轮骨干体系,利用5-10年时间继续培养1万名省级骨干教师,指导各市继续培养3万名市级骨干教师,10万名县级骨干教师。建立骨干教师管理系统和网络展示平台,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津贴实施办法,通过这些举措,打造领军人才,推出“陕派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