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7日下午,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教研员工作会议,专题学习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厅长刘建林在全省市(县)教育局长高级研修班上的专题报告和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以期更好地发挥教研员在学科教育教学中的引领作用,为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召开基础教育教研员工作会议
会议全文传达学习了刘建林《审时度势 担当作为 实现陕西基础教育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专题报告。报告介绍了陕西省“十三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细致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阐述了“十四五”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重点说明了五育并举、“三个课堂”、五项管理、课后服务、新高考综合改革等举措。会议深入学习了刘建林署名文章《打造“三个课堂” 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会人员进一步理解了“三个课堂”推动落实“课堂革命”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为更好地发挥教研员学科教育教学引领作用提供理论指导。
副院长吴积军就“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工作思路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解读。他强调,省级教研员要深刻理解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方向,立足本职岗位思考如何实现“教研驱动”效能,如何做好学科教研、培训工作。
院长杨晓研强调,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坚决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高效率执行“课堂革命 陕西行动”工作安排。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认知层次,特别要立足党和国家对基础教育发展改革大局,理解“课堂革命”,深入研究如何变革。
与会人员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积极交流。基教中心主任马亚军交流中谈道:“三个课堂”站位高,逻辑性强,具有清晰的层次性、时代性、改革性、时空性和指导性,基教中心将通过开展优质学科基地校评选、新课程新教材培训等工作,在实践中转变教育理念,促进“三个课堂”落地。政治教研员段威谈道:“三个课堂”是新时期相对传统课堂的现代教育新的具体体现,将以往较为零散的课堂教学、课后活动和社会实践进行了学术化、理论化而形成的具有陕西特色的教育成果。作为教研员,在保持第一课堂的高投入、高水平的同时,要侧重对第二、三课堂的更深入研究实践。基教中心副主任薛翰铭认为,具体落实“三个课堂”可以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方面进行新高考改革的前瞻性研究,对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进行宏观研究,将“三个课堂”内涵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推动落实。关于落实“三个课堂”,思政教研员邵亚茹说,以当前开展的思政、心理健康大贯通活动为抓手,充分领会国家、教育部和委厅的政策精神,加强沟通交流,学习外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陕西省实际推动“三个课堂”的落地。物理教研员梁放分析了当前教育教学中的客观实际情况,指出要从重结果评价转变到重过程性评价,解决好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突出问题,推进第二、三课堂的开展,落实五育并举。生物教研员王学军说,以开展学科培训、比赛和评选活动为切入点,以课程建设为抓手,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推动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学校育人方式改变,通过教研活动促进“三个课堂”落地生根,全面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研员工作会议上学科教研员交流研讨
与会人员表示,通过认真学习,深入研讨,全院上下统一了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团结一致,坚决贯彻“三个课堂”大教育观,以“教研驱动”具体工作,出实招、出大招,做全省教育教研的排头兵、“智囊团”,为在全省基础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五育并举”作出贡献。
(来源:本院/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