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教研支撑、驱动助力、引领指导作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教研大指导活动。在省教科院协同安排下,全省各级教研机构积极响应,深入学校、深入一线培训指导、答疑解惑,助推“双减”工作落地见实效。
宝鸡实验小学:构建“331”作业管理体系 推动减负提质增效
作业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关键领域之一,是落实立德树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作业问题,将作业作为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促进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作为学校,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通过“作业”这根杠杆,撬动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目的,成为我们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也是最重要的任务。
宝鸡实验小学面对挑战与机遇,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在陕西省教科院、宝鸡市教研室开展的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教研大指导下,以宝鸡市“作业革命”教学改革为抓手,通过积极的实践与探索,构建了落实核心素养“331”作业管理体系,从思想观念转变、作业体系构建、作业评价改革等各方面制定了措施,压实了任务,取得一定的成效。
一、加强学习,探析内涵,作业目标明晰化
宝鸡实验小学“双减”工作从作业革命、课堂改革、课后服务、和家校协同四方面综合实施。把“作业革命”放在首位,是因为“双减”政策首要解决的是“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要把多年来传统的作业模式进行革新。学校通过“三带动”,引导教师转变理念,明晰作业革命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提升学生学习效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政策领学。学校带领全体教师详细学习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关于“双减”的各项要求,召开了“五项管理”推进会、“双减”工作部署会,明确了关于作业管理的细则要求,并为每位教师配发了“作业革命”相关书籍,真正做到学习指引方向,学习指引行动。
2.专家培训。学校通过“线上+线下”的培训方式,为全校教师做“作业革命”专业培训。线上学习了上海市基础教育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提升中小学作业设计质量的实践研究》,参加了小学数学“双减”背景下的作业设计系列在线讲座;线下特邀陕西省教科院副院长吴积军、宝鸡市教研室主任沈宏军等专家就“双减”背景、作业管理、作业设计的实操路径进行专题培训,全体教师对“双减”下“作业革命”的内涵有了清晰准确的认识。
3.专题分享。学校每月召开“作业管理”工作推进会,各教研组围绕高效预习、作业分层设计、作业评价、作业实效等内容进行专题汇报,为进一步推进“作业革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组织,科学规划,作业设计系统化
作业的设计和有效实施至关重要,我们采用“四步走”的方式进行:
一是制度建设,优化管理。
学校制定并完善了宝鸡实验小学《“双减”工作实施方案》《作业管理制度》《作业设计实施要求》《作业公示制度》等多项制度,明晰了“控制总量、优化设计、强调管理”的三条路径,精心构建常态化、校本化作业管理机制。
二是顶层设计,构建体系。
学校将核心素养作为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按照“强基础、展思维、提素养”原则,坚持“一减一增”(即减少书面作业的量和时间,学生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60分钟以内;增加实践类和研究性作业),构建了“331”校本作业体系,学科组、年级组做到“四统一”(即统一作业内容、形式、书写要求、评价方式),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教师建议在不同作业项目中进行自主选择,让学生巩固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习惯,提升品德修养。
第一个“3”,是指校内统筹作业三个层次:基础性作业(A类)、拓展性作业(B类)、综合性作业(C类),学生可根据学习能力自主选择作业类型。
基础性作业(A类):实现“知道”目标,重在保底,旨在夯实文化基础,培养学生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要求学生人人达标。
拓展性作业(B类):实现“理解”目标,提升作业难度,旨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理解应用能力。
综合性作业(C类):实现“应用”目标,作业进行学科整合、链接生活,旨在培养学生实践创新、综合运用等能力。
第二个“3”是指校外实践作业三个必做项目:即一项体育锻炼(体质健康测试+居家亲子运动),一项静心阅读(课标荐读+教育部推荐),一项劳动实践(“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里的事情主动做”“公益劳动勤参与”)。
“1”是指校外实践作业一个选做:即一项美育实践。学生在每周1天的“无作业日”里发挥自己的特长与爱好,选择性开展书法、绘画、器乐、舞蹈等练习。
三是规范流程,提升品质。
学校以单元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设计,聚焦单元教学目标,以点带面,开展作业流程闭环设计:明确单元学习目标→建构课时作业目标→分层设计作业内容→团队交流研判审核。
四是反馈跟进,优化管理。
1.通过每日作业公示、每周作业反馈、每月作业情况汇报,各教研组统筹学科作业的分层和实效,教导处统筹作业的实施过程,做好督查,实现作业管理与设计过程及作业评价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
2.借助“双项评价”:校内统筹类A、B类作业实行自评(学生围绕作业完成态度、书写质量、完成效率进行自评,达到一项得一颗星)、师评(教师对A、B类作业均做到全收全批,采取等级制,结合语言评价、印章激励完成,并进行学生纠错后的二次复批),校评(由教导处组织优秀作业展评,评选年级最美书写奖、最佳质量奖,最优综合奖),C类作业实行交流展示评价,择优在学校层面进行特色作业展;校外实践作业实行“基础评价+秀场展示”评价,每月对学生参与“每日一项体育锻炼”“每日静心阅读”情况进行总结反馈,开展分享活动。
3.教导处每周开展“五查”(查作业内容——查学生书写——查作业公示——查教师批阅——查学生纠错)“三展”(展示检查结果、展示作业公示、展示优秀作业)活动,开展作业设计经验与做法分享,及时推送报道,进行宣传,全面提升作业质量、丰富作业内涵,将作业评价落到实处。
三、加强统筹,以生为本,多方协作高效化
(一)教研活动赋能
学校以教学改革、作业革命为突破口,以课题研究为抓手,以构建校本作业资源库为载体,每周教研活动时间,各教研组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线上+线下”“主题+专题”“共研+分享”等多种形式,开展作业设计等项目研究。
(二)课堂教学助力
学校依托“海棠教学节”“滚动循环观课”“海棠梦想‘引领计划’名师工作坊”等对课堂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的研判、打磨、提升,构建了“337智慧生长课堂”模式:课堂前3分钟进行作业“三展示”( 纵向提升进步作业展示+横向比较优秀作业展示+创新创意特色作业展示);课中新知学习不多于30分钟(学生自学-教师启发-小组合作-分享交流);课堂后7分钟进行作业“两练习”( 梯度检测+书面作业)。
(三)课后服务补充
学校确定了“学业辅导+兴趣活动”的“1+X”多彩生长课后服务模式。在“学业辅导”服务中,加强对分层作业的指导,答疑解惑,辅差扶优,及时批阅,收集数据,精准反馈。
(四)家校协同支持
借助微信平台,加大“双减”政策宣传力度,并下发《作业情况调查表》《课后服务调查表》等,及时了解实际情况与需求;借助家长会宣讲“双减”政策、解读学校做法,形成家校合力。
“双减”时代,宝鸡实验小学以“作业革命”的“小切口”,倒逼教师教学理念转变,倒逼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倒逼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推动学校教育“大变革”。带着责任与担当、研究与梦想,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继续作业变革的旅程......
(来源:宝鸡市教育教学研究室/李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