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成果】对接优势产业服务学生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对接优势产业服务学生发展的

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

惠均芳 高居红 张建文 郭 为 吕 军 马 宏 顾学福 米 易 郑海龙 陈世锦 王文杰 张先锋 杨玉萍 王 霞     

一、实施背景

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宗旨和要求。“十二五”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主旋律。许多地方和学校聚焦教学质量的核心——课程体系建设,引入德国“双元制”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大胆实践创新,形成了许多新理念,创造了许多新经验。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对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和层次,以及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新需求,扭住课程改革这一影响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牛鼻子”,适时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加快构建新型课程体系,是促进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内涵发展的关键所在。

基于这样的考虑,2012年,我们以组织实施亚洲开发银行政策咨询技术援助项目“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促进陕西重点行业发展”(技援:TA8092-PRC)”为契机,全面开展了“对接优势产业服务学生发展的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研究与实践的过程与方法

(一)工作过程。

我们的研究与实践活动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1.孕育阶段(2010-2011年)。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明确指出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2011年,为推进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的教学领域改革,提升职业教育服务优势产业发展能力,陕西省教育厅委托教科院申请亚行职业教育技术援助项目,发挥国内外职业教育专家作用,深层次开展教学改革研究。2012年6月,“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促进陕西重点行业发展”技术援助项目获准实施(项目资金70万美元),标志着项目研究正式启动实施。

2.研究阶段(2012-2013年)。按照亚行技术援助项目研究内容,课题组基于对优势产业的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以及技能规划(技能类别与水平)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在陕西省能源产业、装备制造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等四个优势产业各选取一个相应的职业教育专业,制定课程方案。2013年,陕西省教科院组织部分中等职业学校骨干专业教师,在国内外课程专家带领下,按照国际流行的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工作分析法,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企业专家对课程论证、具体岗位验证等环节,按照模块化课程理论,探索性地完成了四个专业四门核心课程标准的开发,初步建立了适应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型课程理念、课程方法和课程形态。

3.实践应用阶段(2014年至今)。2014年,陕西省教科院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在全省遴选66名骨干专业教师组成教学指导方案开发实践团队,深入开展对接产业服务学生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活动,全面推行新型课程理念,大力实践模块化课程教学组织形式,并于2015年4月、8月分两批出版了16个专业《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用以指导中等职业学校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开展课程改革,全省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二)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

1.专业发展与产业需求不对接,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和陕西优势产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两张皮”,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无法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供有效供给。

2.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与企业用人单位岗位职业标准不对接,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无法满足行业企业需要。

3.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不对接,无法满足学生就业(对口升学)多样化成才需要。

(三)解决教学问题的主要方法。

1.宏观层面,建立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知识与能力并重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观。适应现代职业教育融合发展趋势,紧扣“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立足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学生多样化发展,凸显职业能力在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导向性,确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观念。

1)课程理念上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将课程设置与学生成长途径、未来发展方向、就业领域、生产岗位相结合,形成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根本,以提高学生文化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为重要补充的课程目标。

2)课程内容上兼顾知识与能力协调发展、同步提高。综合考虑学生知识基础、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目标的培养,实行选择性模块化课程。将“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拓展课程模块”作为选择性课程模块的主要组成单元。“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作为必修课程,“拓展课程模块”供学生自主选修。

3)课程结构上遵循能力水平的逻辑规律。根据通用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专业能力的不同水平和层次构建与之相对应的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这样的递进式课程结构。针对培养对象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需要(直接就业或对口升学),合理搭配,动态调整。

4)课程实施上以项目化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把握学生认知特点和职业能力的阶段性规律,序化与岗位工作内容和典型工作任务流程相对应的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课程实施根据典型工作任务需要实行大班与小班、长课与短课有机组合。

5)课程评价上,以能力为核心,以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为根本。注意针对性与发展性相结合,评价策略多元化,强调社会评价的重要价值。

2.中观层面,建立了以学分制为基础,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按照模块化课程思维构建课程体系,出于企业用人单位和广大中等职业学校的共同要求。一方面,随着产业发展和科技不断升级,企业用人需求呈现出专业化、多元化、复合化趋势,学生个性化就业成为必然,设立更多的专业方向,满足职业灵活性和学生未来发展的开放性,是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促进中高职衔接,要求课程改革要从过去单纯的以就业为导向向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知识与能力并重转移。

充分考虑产业变化、学生学习要求的变化,按照“菜单”课程,合理编排课程模块是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的核心。我们的做法是梳理一个专业、一门课程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上的多样化,将课程实施过程中所要形成的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通过综合化、模块化组合,形成新的课程模式,采取模块化结构形式组织实施教学。

针对一个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对不同类型(升学或就业)的培养对象,依据就业和对口升学两类班级按不同比例安排课时。如选择直接就业方向的学生,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习课按3:4:3比例分配,而对于对口升学的学生则按照4:4:2的比例安排,这是模块化课程在课时分配上的区别。针对同一专业不同就业方向的培养对象,我们在课程体系上,设计了专业方向课程,按照模块化组合课程内容。比如,市场营销专业,我们设立了营业员岗、理货员岗、营销员岗、门店基层主管岗等四个不同岗位专业方向,每一个专业方向均安排396个学时72学分,各开设四门专业方向课程,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岗位需要自由组合,相当于四个不同的课程模块。

对于一门课程,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也按模块化的内容编排。比如,《化工机器维护与检修》课程,依据岗位需要,将课程内容序化为有机衔接的6个模块,每个模块按照不同需要,安排一定学时,按照模块目的、先修与并修、与职业技能标准的关系、学习内容、学习产出、评价标准、教学策略、评价策略、所需资源等来编排。在先修与并修、学习内容和教学策略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培养对象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和评价标准。

模块化课程的基础是学分制。每一个专业,在课程安排上既明确学时分配,同时也单独编制一个学分制的教学方案。原则上,18个学时相当于1个学分。学分成为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标尺,学分也为学生选择模块化课程提供了最大空间。对于学生来讲,每个模块相对独立,每学完一个模块可以获得一项技能、知识或能力。模块的内容依据职业岗位实际需要确定,实用性、应用性强,可以灵活组合,自主选修,每个模块组合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具体要求。

3.微观层面,以“行动体系”为指导,开发出了一批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以“行动体系”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从一节课行动导向的教学课时,进而建构一门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直至建构一个专业的行动体系课程。公共基础课“行动体系”课程建构,重在学习情境设计及其组织实施,突出实用性、职业性和生活性。专业课建构“行动体系”课程,则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内容,以项目为载体,紧紧围绕职业能力形成的需要来选择教学内容。2014年,我们从专业课程计划、专业课程标准、专业设置标准三个方面开发出对接陕西优势产业领域的16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为指导专业人才培养和一线教学提供了基本遵循。

三、成果内容及创新

(一)成果主要内容。

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在2012—2013年组织实施亚洲开发银行政策咨询技术援助项目“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促进陕西重点行业发展”(技援:TA8092-PRC)”的过程中,分别从陕西先进制造业、能源化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四大优势产业领域各选取了一个专业的一门课程,按照模块化课程理论,探索性地开展了《操作数控机床》《化工机械与维修》《种子检验》《仓储服务提供》课程标准的研发,基本建立了适应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型课程理念、课程方法和课程形态。从2014年起,以省内部分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为骨干力量,以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为基本依据,以与陕西省四大优势产业紧密对接的重点专业为着力点,结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和升学双向发展、多样化成才需要,完成了16个对接优势产业、服务学生发展重点建设专业的新型课程体系构建,取得了重要突破:一是在全省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基本建立起了以培养职业能力为导向,课程设置与学生成长途径、未来发展方向、就业领域、生产岗位相结合,模块化课程建设理念;二是研制出包括专业课程计划、专业课程标准、专业设置标准,涵盖数控技术应用、化工机械与设备、电子与信息技术、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建筑工程施工、计算机应用、现代农艺技术、畜牧兽医、园林绿化、电子商务、金融事务、市场营销、旅游服务与管理、高星级饭店服务与管理、物流服务与管理等16个专业的《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共三卷198.5万字于2015年结集出版),为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提供了范式;三是开展了以“行动体系”课程理念为指导的课程建设实践,培养和锻炼了一支课程建设的骨干力量,形成了一批微观层面的典型课程案例。

(二)成果主要创新点。 

1.引入课程开发的国际标准。课程体系建设采用国际流行的DACUM(Develop A Curriculum)工作分析法,通过企业调研、职业能力分析、企业专家对课程论证、具体岗位验证等环节,开发出与陕西装备制造业、能源化工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16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

2.构建了新型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充分体现职业能力导向理念,做到了专业与产业、课程与职业岗位对接。同时,充分体现服务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建立了知识与能力并重的课程观。在课程框架上,将每一个专业的课程分设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大类,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均为必修课,拓展课为选修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包括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综合实训课程。

3.推行模块化课程。模块化课程涉及两个层面,宏观层面,我们在开发和实践过程中,我们把拓展课程作为模块化课程,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自主选修不同的拓展模块;微观层面,把公共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程的教学内容全部划分为模块,确定模块名称,明确学习内容,提出学习产出要求,规定评价标准。并按照学分制要求,对模块组合提出建议,建立了目标明确、内容具体、灵活有度、规范有序的模块化课程组织机制。

四、成果推广应用效果

(一)主要成效。

1.提高了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促进了内涵发展。2014年以来,我们以新型课程理念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取得了积极成果,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升。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对口就业率不断提高,2017年达到83.6%;对口升学人数逐年增长,2017年达到9600人,较2014年大幅增长,增长率达到60%。

2.为陕西省建设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提供了有益支持。我们开发中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过程,正值国家建设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期间,全省20多所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校的中职学校,积极参与到课程体系建设当中,主动承担企业调研、课程设置、课标研制,以及课程教学实践验证等任务,既为我省开发16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做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也是促进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提升水平的过程,为深化示范校教学改革提供了经验。通过课程体系建设,促进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了一批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的重点专业,打造了一批陕西中等职业教育的骨干专业品牌。

3.建设和培育了一支课程教学改革的骨干力量。课程体系建设的过程既是提升理念,转变教育思想的过程,也是培养队伍、打造骨干的过程。研制与实践《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指导方案》,深层次全方位影响和提升了陕西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一大批教学骨干通过参与课程开发,教学指导方案的研制,成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明白人”,目前,课程建设正在向深层次多角度延伸。中等职业学校《数学》在线课程已上传爱课程网、《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资源已经结集成册。

(二)成果推广及应用。

经过一年多自下而上的反复研讨、论证,我们开发出具有陕西特色的16个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涉及课程549门。2015年以来,我们将研发的16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在陕西省电子信息学校、陕西省建筑材料工业学校、眉县职业教育中心、彬县职业教育中心等20所国家级示范校相关专业推广试用,反复实践修正,使其更加适合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发展和课程改革的实际。截止2017年底,16个专业教学指导方案推广发行3000册,使用的中等职业学校达到95所,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年以来每年由省教科院组织开展课程培训,推进新型课程理念深入人心,大力推行模块化课程教学组织。四年来,我们共计举办德育、语文等公共基础课程和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等专业课程建设专题培训会12次,培训人数达到1800人。

2016年11月、2017年4月,西安市、咸阳市教育局邀请省教科院职业教育教研员依据教育部颁发《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对两地23个县(区)33所中等职业学校的36个示范专业评估认定。从评估调研看,《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已经成为指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重要指导文件,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