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汲取镇安主题教研活动精华,构建高效课堂



    教学之余,上网看了一些有关于“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文章。早春时节,参加了陕西师范大学承办的民族教育骨干教师培训,有幸了解了省内有关“有效教学”的一些理论成果和开展情况。尤其是镇安在第二轮“316”教育督导中,对学校推进高效课堂的情况将作为一项重要指标来评估。有感于此,反思自己参与的镇安二十年主题教研活动,结合近年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在本地构建“高效课堂”有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从培训学习经历看 “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
    回顾我近年参加的三次规格较高的培训活动,参加前都近乎抱着虔诚的朝圣心理去的,花费近万元。时过境迁,回顾三次培训留给我的,清华大学请来的师范类专家讲的课,一点印象也没有,倒是清华附小窦桂梅老师讲的《回到教育的原点》、组织行为学贺林教授讲的《组织行为学对管理的作用》、中央广播电台语言总监闻闸老师《领导者言语表达艺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司刘坚教授《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清华大学档案馆田彩凤副教授讲的清华校史和清华精神,这些非师范类老师的课程至今仍历历在目,而且至今仍对自己产生着重要影响;2010年在上海参加的青基会培训,如果不翻笔记和保留的资料,似乎什么也不记得;今年在陕西师大参加的培训,时间虽然过去不久,但有的教师讲了什么似乎没印象了,而从事佛学研究的吴言生教授和从洋县农村走出来的龙宝新老师的课程仍能清楚说出他们讲了什么。至今能记得的,他们的教学应该是有效的;都是半天课程,贺林教授、吴言生老师的课,时间都是不知不觉中流逝,而所有师范类教授的课,时间似乎都走得很慢,我们都觉得很累。我想,这大概就是高效课堂和低效课堂的差别。反思这种现象,贺林教授、吴言生等老师能做到“有效”、“高效”至少有两个原因,一是引发了我们的学习意向、兴趣,二是采用了我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窦桂梅和龙宝新是以他们的人生轨迹让课程突出了它本身的价值,具有示范作用。师范类专业教师的课为什么无一例外没留下印象,倒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问题,研究及论述很多。但都有个基本的描述,我更倾向于华东师大崔允漷教授和北师大肖川教授论文的观点。
    以下对“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看法文字,是本人综合“百度文库”的一些观点得出的浅显认识:
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有效教学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 二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有效教学的惟一指标。
高效课堂,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较高教育教学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即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做到效率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优化。
    高效课堂的改进路上,实际上要做的只有两个:一是优化教学方式,二是优化课堂结构;前者重视的是教学方法的优先与组合,后者重视的是教学内容的精选与安排。高效教学首先追求的是效果,再追求的是效率,最后追求的是效益。教学效果只有落实在学生的学习上才有效果,学生之间的响应。回应、感应是教学效果形成的关键。
    所以,高效课堂源于有效课堂,基于有效课堂,有效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有高有低、有正有负。教学的成果是“人的发展”而非工业产品,教学效率的量化或许永远是一种奢望。但提出“教学效率”的概念,不是为了“计算”,只是为教学实践和教学评价提供比较正确的导向,是教学的一种价值追求。
    二、镇安二十年主题教研活动对构建高效课堂的现实意义
    镇安二十多年的教研活动,很多是国内少有的选题,如VSO项目和NLP项目。我总结了一下,王侠主任负责教研室二十多年来,主题集中的大型主题教研活动主要有:“目标教学”的研究与实践、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以“现代教学手段的推广和应用”为主题的教学技能练兵活动、“VSO”项目的引进和推广、NLP项目的引入和推广等,分析这五项主题教研活动的内存关系,都是围绕“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展开的,它的有效载体是坚持二十多年的体质课赛讲和教学能手大赛、联片教研活动。
    二十年前,“镇安之春”目标教学研讨会的召开,让我们认识了张载锡,懂得了课堂教学要围绕目标展开,控制了课堂教学随意性;新世纪开始实施的新课程改革,让我们明确了教学需要什么样的目标,突出了“育人”的有效性;以推广应用现代教学手段为主要内容的教师练兵活动,为推进“有效课堂”提供了活水;“ VSO”项目的引进和推广,对“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的促进是全面的,留下的不仅是志愿者的奉献精神、一大批全面优化了的教师队伍、让镇安教育具有了世界眼光,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知道了怎样高效地实现教学目标(采取游戏等多种方式润物无声地激发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小组参与式学习”模式是真正地还学生主体地位,是授人以“鱼”更是授人以“渔”),怎样有效地培养教师队伍(以同伴的力量和榜样的力量、团结的力量等开展的联片教研活动,对提高教师能力是个别的,但让教师在参与活动中受到感受积极向上的力量是主要的,对推进承办学校各项工作的作用是全面、主动的,这种由点及面的作用是深远的)。近些年,李中茔老师的人生导师学交院落户镇安,我们开始从心理上调控学习,这上从更深层次的推进有效课堂。二十年的教育科研一脉相承,都是围绕教学的“有效”和“高效”展开的。
    二十年的教研成果为我们研究、实践“有效教学”和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丰富的、鲜活的资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这些资源是零散的,没有上升为理论的,更没有形成一个可视的载体,所以需要总结、整合、推广。如果我们能以“有效教学”为指导,以构建“高效课堂”为目标,把VSO项目推广的小组参与式学习作为基本课堂模式,以目标教学理论为指导,吸纳传统课堂教学和现代教育技术的精华优化课堂,就能高效落实新课程改革目标,创建出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当作为一个锻练自己的舞台,把学习当作学生发展自己的机会。它与传统课堂最大的区别是让学生从被动接受中走出来,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课堂,完全符合“高效课堂”的要求,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行性。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