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综合性学习的表现性评价应用探析——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课例设计与分析,从厘清表现性评价目标、创设表现性学习任务、制定表现性评分规则、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四个环节,探索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综合性学习活动开展的方式,进而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综合性学习

综合性学习是一种语文知识与能力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整体发展、课堂学习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教学形态,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表现性评价指在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运用评分规则对学生完成复杂任务的过程表现或结果做出判断。其优势在于,比起偏重结果的纸笔测试,它能够更加真实地考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水平;帮助学生成为意义构建的积极参与者;促使教师更多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时反馈,优化教学。本文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节日》为例,阐述以表现性评价促进综合性学习的思路与方法,与广大教师探讨交流。

01厘清表现性评价目标

基于课程标准确立教学目标,从综合性学习教学目标中分析出表现性评价目标,是表现性评价的起点与归宿,也是“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1.立足素养,初步设定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设计要依据课程标准,立足语文核心素养。以素养为导向,再结合教材提供的学习提示,初步确定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的教学目标如下:

1)通过小组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记录、整理、补充相关资料,了解中华传统节日及其习俗。

2)能就自己感兴趣的一个传统节日写一篇习作,把过节的过程写清楚。

3)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4)乐于参与,对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充满兴趣。

2.结合学情,确定表现性评价目标

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真正落地。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经验,但部分学生合作时存在参与度低、沟通协商不当、任务完成效率低等典型问题,这会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因此目标中应当增加合作学习的要求。最终,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表现性评价目标确定如下:

1)积极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用不同方式收集、记录、整理、补充中华传统节日及其习俗的资料。

2)以适当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3)乐于参与,对了解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充满兴趣。

以上表现性目标中,涉及的关键能力及态度可以拆分为四个维度:合作学习、资料整理、表达展示、情感态度。

02创设表现性学习任务

表现性评价的开展需要基于真实的情境,任务设计必须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具有实践意义、能够解决真实问题。在创设表现性任务时,可以从相关主题入手,创设生活型、生产型或学术型的情境。

本次活动主题为中华传统节日,学习情境创设如下:

各位亲爱的同学,你愿意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推广人吗?让我们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了解我国重要传统节日及节日习俗,并将活动成果上传网络,为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尽一份自己的力量。比一比哪个小组的表现更加出色。

让学生成为“传统节日文化推广人”,转换学生角色身份,唤醒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再通过“比一比”,引入竞争机制,增强学生的兴趣。

创设情境后,需要设计一系列的表现性任务作为综合性学习开展的依托。本单元表现性任务创设如下:

任务一:成立推广小组,初步讨论

文化的推广要基于充分的调查与了解,现在自由组成推广小组,讨论确定调查的内容与方式。步骤如下:

1)4~5人一组,自由组队,确定组名、组长。(2)讨论:打算了解哪些传统节日?怎样了解?用什么方式记录?(出示范例)(3)分头开展调查,合作整理了解到的信息,准备汇报。

任务二:共享成果信息,深入调查

经过上一轮的调查与讨论,各推广小组已经有了初步的收获,请各小组共享信息,为深入调查寻找思路方法。

要求:(1)听取其他小组汇报,每组确定深入调查的节日。(2)参照微课示范,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补充,思考成果展示方式,填写展演卡第一部分(小组分工、活动流程)。(3)依据评分规则,准备汇报展示。

任务三:共同审核成果,反思改进

现在各推广小组都明确了重点,为保障推广内容的科学性与趣味性,我们将对各组成果进行初步审核,尝试改进。

要求:(1)参照微课范例,各组对活动成果做简单描述与展示。(2)认真倾听其他组汇报,给出建议。(3)依据评分规则和建议,改进展示内容,填写、修改展演卡第二部分(反思与改进措施)。

任务四:正式展示汇报,师生共评

经过反思与改进,各小组的成果更加丰富、成熟,现在正式开展中华传统节日推广会。

要求:(1)各组展示活动成果,老师录制视频。(2)依据评分规则,对其他组的展示进行评价,评出优胜小组。

03制定表现性评分规则

制定评分规则是表现性评价的关键一环,客观公正、公开透明的评分规则能够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进素养的提升,让教师教有所依。评分规则一般由评价维度(要素)、等级、表现指标三个部分组成。

依据表现性评价目标,将合作学习、资料整理、表达展示、情感态度四大关键能力及态度作为划分维度,在每个维度下再细分成若干相关的学习要素(评价点),对每个评价点按三个层次划分不同水平的学习表现。在四大维度中,资料整理与表达展示以合作学习为主要方式,情感态度评价贯穿学习任务始终(见表1)。

1 《中华传统节日》表现性评分规则

维度

要素

水平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资料整理

收集

能根据目的搜集较为丰富的资料。

能根据目的收集资料,但不多。

不能根据目的收集资料或收集的资料与目的无关。

记录

能使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资料,记录内容合适、排列有条理。

能使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资料,记录内容合适。

不能使用表格等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资料,记录内容不合适。

整理

能删去所有重复、无关的内容。

能删去一部分重复、无关的内容。

没有删去重复、无关的内容。

补充

增加新资料,使其内容更丰富,种类更多样。

增加新资料,使其内容更丰富。

没有增加新资料,或增加的资料与原有资料重复或与主题无关。

合作学习

分工与协商

规定时间内,每个组员都分配到了角色任务,且对分工满意。意见不同时,能用商量、投票等方式解决问题。

规定时间内,每个组员都分配到了角色任务,且对分工基本接受。意见不同时,发生了争吵,但最终能用商量、投票等方式解决问题。

有组员没有分配到角色任务,或因分工不合理、意见不同等问题,发生了争吵,且不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

交流与倾听

能按一定顺序轮流发言,轮到自己时发言积极,经常主动提出想法。总是耐心倾听,不走神。

能按一定顺序轮流发言,轮到自己时参与发言,偶尔主动提出想法。经常耐心听,偶尔走神。

发言顺序混乱,或轮到自己时不太表达,很少主动提出想法。偶尔耐心听,经常走神。

表达展示

口头表达

讲述清楚、流畅,偶尔进行适当调整,音量和速度合适。

讲述比较清楚但不太流畅,有一些停顿、重复和修正,音量和速度比较合适。

讲述不清,停顿、修正、重说较多,音量和速度不合适。

作品成果

围绕主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创意。

围绕主题,内容较丰富、形式较单一。

偏离主题,内容和形式较单一。

情感态度

情绪表现

经常出现高兴、愉悦等正面情绪,对活动开展充满热情与期待。

偶尔出现高兴、愉悦等正面情绪,对活动开展比较接受。

几乎不出现高兴、愉悦等正面情绪,对活动开展比较排斥。

参与态度

经常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交流。

基本能够参与,偶尔沉默旁观。

很少参与,经常沉默旁观。

评分规则的制定一般遵循两种路径: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前者依据理论框架进行开发,后者依据学生以往表现分析定级。开发的主体可以是教师或学生,也可以师生共创。让学生参与到评分规则的制定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规则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04运用表现性评价方法

以上的评价设计方案为表现性评价的开展搭建了框架、提供了依据,借助微课案例和评价量表,能进一步促进表现性评价落到实处。

1.借助微课案例,示范目标表现,促进评价规则的运用

三年级学生的认知发展仍处于具体运算阶段,逻辑思维依靠形象的经验支撑,偏好具象的而非抽象的内容,能遵守规则,但思维缺乏灵活性,合作学习过程中难免出现沟通问题。教师可以依据评分规则,录制一些情境微课。例如:小组讨论中,两位学生就调查哪个节日的问题争执不下。教师可借助微课视频,示范沟通方法。

1:我们两个都觉得自己选的节日更好,那不如小组投票决定?

2:可以,自己可以投自己吗?

1:当然,同意他的请举手。(3票)同意我的请举手。(1票)

1:好吧,这次就用你的想法吧。

2:谢谢你。

配合讲解:这两位同学意见不合时通过投票确定了小组最终的选择,双方都注意了自己说话的语气,这样合作既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任务,也照顾到了每个人的感受。依据评分规则,他们的“分工与协商”水平属于一级。

2.借助评价量表,及时反馈调整,优化学生表现

以评分规则表为基础,对其稍作拆分、改编就能成为教师评价、学生自评、生生互评的量表,不过要注意“学生用表”中的表述要简单易懂。以任务三、四中的成果汇报为例,依据成果评价目标,设计以下教师观察量表,就可以及时捕捉学生问题表现,并通过反馈优化学生的最终展示活动。

2 小组成果汇报观察量表

根据描述在对应的格子内打等第。具体情况以文字(学生学号+表现)批注在旁边。

维度

分工

口头表达

作品成果   

表现水平

A. 每个人都参与了汇报,且分工合理。

B. 每个人都参与了汇报,但部分成员参与度低。

C. 有人没有参与汇报。

A. 讲述清楚、流畅,偶尔进行适当调整,音量和速度合适。

B. 讲述比较清楚但不太流畅,有一些停顿、重复和修正,音量和速度比较合适。

C. 讲述不清,停顿、修正、重说较多,音量和速度不合适。

A. 围绕主题,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富有创意。

B. 围绕主题,且内容较丰富、形式较单一。

C. 有点偏离主题,或内容和形式较单一。

第一组

C

A

A

第二组

B

C

B

第三组

A

B

B

……

 

 

在综合性学习中设计并运用表现性评价,让学生的学习过程留下痕迹,让教师的反馈有依据,让学生的进步清晰可见,培养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语文素养的形成。

 

参考文献:

1]王崧舟.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解读[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2,(06):8-18.

2]周文叶.中小学表现性评价的理论与技术[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3]林立南.指向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学科表现性评价[J].教育科学论坛,2022,(20):76-80.

4]申宣成.表现性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的应用[D].华东师范大学,2011.


(来源:《小学语文教师》/郑思涵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华泰小学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