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精神,充分发挥教研支撑、驱动助力、引领指导作用,陕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教研大指导活动。在省教科院协同安排下,全省各级教研机构积极响应,深入学校、深入一线培训指导、答疑解惑,助推“双减”工作落地见实效。
宝鸡市太白县:落实“五个抓手” 助推“双减”落地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太白县教研室依据省、市《关于开展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教研大指导的通知》精神(陕教科[2021]50号、宝市教研发[2021]47号),结合本县实际,逐步建立起“培训提升、视导规范、教研引领、活动促进”的义务教育“双减”工作教研机制,并通过在全县开展“双减”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教学大视导活动。落实“五个抓手”,逐步实现省、市提出的“瞄准一个定位、坚持两个并重、强化三个提高、落实四个严格”的工作目标,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一、抓宣传培训,促认识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领导、教师对“双减”工作的思想认识,县上先后召开全县“双减”工作动员会,教育系统“双减”工作推进会,作业革命推进研讨会,组织部分学校领导、教师参加“双减”工作全国线上培训会。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明晰工作思路,制定减负举措,有效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为了提高教师在“双减”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能力,县教研室积极参加宝鸡市联合举办的“浙江教研论坛”、“小盒老师”等平台下的“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线上培训活动。组织全县教师开展信息技术2.0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使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为了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双减”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县教研室先后组织60余名相关人员参与各类培训6场,组织教职工、家长收看教育公益大讲堂13场,利用电视台、融媒体、企业微信、QQ群广泛宣传上级“双减”政策及“双减”工作带来的变化和取得成效,让广大家长消除、克服疑虑和盲动现象,坚定实施双减信心,提高全社会对“双减”工作的知晓率、认可度和信任度。
二、抓教学视导,促课堂增效
县教研室通过2轮研导,确保各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方案,完成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各门课程,严格执行“三表”(课表、作息时间表、大课间体育活动表),做到零起点教学,均衡分班,切实做到五育并举。严控作业总量,确保学生拥有足够的睡眠。规范使用教辅资料,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成立全县课堂教学工作视导组,由教研室牵头开展学校课堂教学工作大视导,不断规范课堂教学行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依托宝鸡市搭建名师引领同课异构送培活动平台,实现与省级名师面对面交流学习;县内组建5个教研圈,发挥县本级名师示范带动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的科研帮扶,最大限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持续深化课程管理与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实现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致力打造高效、优质、精品课堂。评选市级精品课18节,县级精品课40余节,校级精品课120余节,丰富了优质课程资源。
三、抓评价导向,促全面育人
紧扣“双减”要求,依据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修订《太白县教育教学质量绩效考核奖励实施意见》,探索“双减”背景下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综合素质考评办法、充分发挥教育评价在“双减”工作中的激励导向作用。
四、抓作业革命,促提质见效
县教研室以课题研究为抓手,针对作业设计、作业管理等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对症下药。以团队共建、资源共享、互促互帮为契机,力争课题研究与教育质量提升深度融合。目前,市级立项3个,县级立项45个,校级立项83个,促进课题研究带动学科作业设计提质减量。
规范作业布置行为。制定太白县作业管理指导意见,探索实行“教学—作业—评价”一体化管理模式。建立作业管理细则、作业评价制度和公示审核制度,强化集体备课,明确作业布置“三限”和“三提升”(限时长、限数量、限难度;提升作业设计理念的先进性、提升作业设计目标的系统性、提升作业设计内容的科学性)要求,强化作业“质”与“量”的过程性监控,实行分层分类布置作业,杜绝机械、重复、体罚式作业和家长批改作业现象,全面落实减负要求。
举办全县作业革命研讨活动,分享作业革命试验区成功经验,邀请专家培训指导,选择部分学校、学科进行交流分享,推广作业革命成果,最大限度提高作业质量,实现减负不减效目标。
五、抓课后服务,促全面发展
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充分发掘社会文化资源,利用民间社会团体,如象棋协会、手工制作、体育训练、民间工艺等优势,吸纳民间艺人、退休干部参与课后活动,既丰富了学生选择又传承了非遗物质文化,使课后服务起到了添彩“增色”的效果。
丰富第二课堂教学。落实体育艺术2+1要求,深入挖掘学校现有资源,全面推开社团活动,全县成立课后服务社团135个,实现所有学段全覆盖,所有学生全参与。不断丰富社团活动,尽最大能力开发个性化、特色化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展示学生技能特长,彰显学校内涵特色。
激活校外场所教育。按照课后服务以学校供给为主、以引进资源提供服务为补充的原则,积极申报省、市级研学旅行基地2个,市、县级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个,实现校内外课后服务资源有效衔接、优势互补。积极对接发改、财政等部门,解决青少年活动中心收费等问题,开设音乐、美术、体育、语言等4大类32个艺体特长教学班,惠及400多名学生,极大满足了学生、家长的需求。
(来源:宝鸡市太白县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