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武功县教育局在局机关东二楼会议室召开了全县教育系统实施“十联百包千帮”工程动员大会,全面启动了千名教师帮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活动。各高(职)中、初中、学区、直属小学(园)主管领导和局机关全体同志1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局党委副书记李含舟主持。
会上,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马俊辉安排部署了千名教师帮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活动;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副主任魏文阔宣读了《中共武功县教育局委员会关于成立武功县教育系统千名教师帮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
县教育局党委副书记李含舟在动员讲话中指出,开展千名教师帮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活动,是贯彻落实县委“十联百包千帮”工程的组重要成部分,是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和具体要求,更是办人民满意教育、建设“两富两美”新武功的切入点和着力点。李含舟要求,各学区、校(园)一要加强领导,夯实责任。要成立工作机构,结合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积极加强与村、镇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做到相互配合协作,形成工作机构网络,明确职责,各司其职,扎实做好留守儿童关爱帮护工作。二要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县教育局将对各学区、各校和每名干部职工关爱帮护留守儿童工作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专项考核,并纳入对单位和个人年度目标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对在帮扶活动中成绩突出的学校和个人,将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实、敷衍应付、效果不佳的要进行全县通报批评,取消单位或个人年度先进评选资格。三要注重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校园网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群众性普法宣传活动,明确政府、社会、学校、家长各自的法律责任,依法保障适龄留守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积极创设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工作格局。
据悉,武功县教育局这次开展的千名教师帮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活动,是对县委《关于实施“十联百包千帮”工程深化为民服务活动的意见》精神的具体贯彻落实。帮护活动以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五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解决留守(特困、特殊)儿童成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亲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学习失教、安全失保、监护失助等问题为重点,动员组织全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学生、走进家庭,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为载体,采取“一对一、全方位、共提高”的捆绑式帮护模式,通过三年时间,着重培养留守儿童“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让教师成为留守儿童生活上的知情人、学习上的引路人、成长中的监护人,让校园成为留守儿童的温馨家园,营造全社会共同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帮护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14年1月-2014年9月),千名干部职工与留守(特困、特殊)儿童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护关系,深入学生家庭,摸清实际情况。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在校留守儿童建档率达到100%,建立健全留守儿童义务教育保障机制,使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均达到100%;第二阶段(2014年10月-2016年9月),落实帮护措施,通过两年时间的长期帮护,使留守儿童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很大提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端正的学习态度,综合素质不断提高,身心健康受到保护,实现“学业有教、监护有人、生活有助、健康有保、安全有护”的工作目标;第三阶段(2016年10月-2016年12月),总结推广活动经验,拓宽帮护渠道和范围,全面开展“师生结队”、“生生结队”、“城乡结队”帮护工作,使校内“一对一”帮护比例达到100%,建立长效机制,树立先进典型,营造关爱帮护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
帮护活动要求局机关全体领导、同志,基层学区、校(园)班子成员、部分教师按照“五知五帮”(知学习状况,帮学生找准方向;知家庭困难,帮学生走出困境;知行为习惯,帮学生规范言行;知优点长处,帮学生展现自我;知兴趣爱好,帮学生规划发展)的要求,每人重点联系帮护一名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生活上、活动上优先关爱帮护所联系儿童,引导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快乐成长、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