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出现了大批留守儿童,巴山镇共有中小学生860人,留守儿童就有835人,占97.1%。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保障留守儿童接受义务教育,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该镇多措并举关爱留守儿童。
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既关系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对此,该镇出台了《巴山镇关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实施意见》,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提出了具体的工作要求,各中小学校根据校情也制定了相应方案,并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对留守儿童入学、学习、生活进行全面管理。
做好调查摸底,加强动态管理。各校在开学初,通过与镇、村及本人联系,对全体学生进行了摸底调查,建立专项档案和留守儿童联系卡,内容涉及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思想道德状况、学习情况、行为习惯、生活状况、身体发育状况和思想动态等方面。学校安排专人对留守儿童的档案进行管理,并根据学生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联系卡的有关内容。通过联系卡制度的建立,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及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共同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网络。
借助学校阵地,丰富课余生活。为了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各学校广泛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活动。一是尝试开设留守儿童之家。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在周末、节假日无人监管的情况,学校安排专职教师担负管理工作,在安排好学生生活的同时,组织留守儿童观看电影,开展打球、下象棋、读书等文体活动,或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使留守学生感受家的温暖,消除离开亲人关爱的孤独、失落心理。二是定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每学期开学,学校均提前深入学生家庭了解留守学生入学的具体困难,留守学生到校后免费为他们发放作业本,并号召全体学生开展向留守学生献爱心活动,同时在“一补”、助困保学、助学金等政策上给予倾斜。三是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品德行为偏差和有心理障碍等问题,通过加强学校心理咨询室建设和每学期对各校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培训等措施,要求教师积极与留守儿童谈心,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矫正活动,尤其是加强留守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让他们削除不良情感体验,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四是加强对委托监护人的培训教育。积极举办留守儿童家长培训班,重点对家长和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指导,为他们介绍科学的教育方法,严明委托监护的责任,促其认真履行监护责任,搞好所监护学生的教育管理,并对家长提出“五个一”的要求,即每周给孩子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孩子的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尽可能回家一次。五是召开“感恩父母”的主题班会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学会关爱他人,体会到出门在外父母劳动的艰辛和对自己的厚爱,懂得了感恩。
利用有效措施,做好安心工作。一是学校加强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修建了学生宿舍、食堂等用房,提供热水,安装空调,大力改善学生的食宿条件,尽量满足留守学生的食宿需要,将留守学生纳入校园统一进行管理。二是学校配备了专职的男女生活指导教师,分别指导帮助学生在校生活,帮助学生管理钱物,对生活中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同时严格住宿管理,保障学生在校的安全。三是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每学期教育体育局联合综治、公安、工商、卫生和司法等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取缔校园周边无证经营的饮食摊点和商店,治理交通和文化市场,严厉打击危害学校安全和学生安全的不法分子,确保学校周边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四是通过登门走访、校讯通、电话、信函、QQ等多种形式,及时将孩子的情况告诉家长,解留守儿童之所忧,促使他们快乐生活、健康成长。五是开展家访、谈心促成长、帮扶结对等活动,使老师们当好孩子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对留守儿童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六是每学期对留守儿童进行体质健康测试,发现问题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