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榆林市教育系统五项举措扎实推进大家访活动

    今年以来,榆林市教育系统结合“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把家访活动作为加强师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在全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了以“千名教师访万家,万名家长进校园”、“帮困助学一对一”为主要内容的大家访活动,使家校关系进一步和谐,教育行风和师德建设进一步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育人格局基本形成,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逐步提高。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安排部署到位。自上而下成立了家访活动领导小组,建立长效机制。出台了《榆林市教育局关于开展中小学教师“走进家庭、携手育人”大家访活动实施方案》、《关于在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三访五促、为民服务”活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使家访工作有序推进。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确保思想认识到位。通过召开会议,印发文件,利用榆林新闻网、《榆林日报》、榆林教育网等媒体广泛宣传大家访活动的意义、内容和要求,提高群众知晓率,扩大社会影响力,寻求社会各界共同支持。 截止目前,全系统已刊发家访信息1000多条。

    三是明确家访要求,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全市中小学教师做到重点关注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等、六类家庭,做到 “全员参与、全生覆盖、全程跟踪”,能事先确定家访学生,事先与家长约定时间,事先和校领导、科任教师商定,家访期间不接受家长礼品,不接受请客吃饭,不说有损于教师形象、违背教育规律的话。努力做到教育政策进家庭、学困生转化措施进家庭、家庭教育指导进家庭、心理生理健康辅导进家庭。在家访时,实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两人搭配,并且每次家访前要预先“备课”,结束后要认真做好情况记录,形成“家访手记”。

    四是创新工作思路,确保家访深入推进。积极开展了“帮困助学一对一”主题实践活动。全市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局属单位班子成员和学校校级领导每人每学年拿出1000元,其他干部600元,给予生活帮助,一对一帮助一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科任教师每人一对一帮助一名学困生,在学习上给他们有针对性辅导和帮助,逐步提高其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今年,市直教育系统行政干部资助贫困学生241名,出资12万元;并有1304名教师与学困生结成了帮扶对子。广大教师利用课余时间,通过上门走访、电话、书信、短信、网络等多种家访形式进行家访,与学生及其家庭零距离沟通,全年家访8万多人次,填写家访手记6万余份。学校“校园开放日”、家长会等,积极邀请家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与自己的孩子同上一堂课,同吃一顿饭;参与听课、评课、监考等学校有关活动,有11398名家长参与活动。在榆林教育网建立了“为民服务网络平台”,创办了局长信箱、监督投诉、网上信访、民意征集、网上调查、在线访谈等栏目,向社会公布了榆林市教育局信访举报电话、QQ号和电子邮箱,拓宽了信息交流和信访举报渠道。同时加大对网民留言、信访举报案件的查处力度。五是强化督促检查,确保家访取得实效。建立了大家访活动联系点制度,每位局领导和所分管科室,分别联系1个局属学校和2个县区,具体负责所联系县区(学校)大家访活动的联络、指导、检查和考核等工作,同时把大家访活动纳入督学责任区重点工作进行督查,把家长满意度测评作为衡量教育工作的主要指标,形成了经常性、全方位、立体化的督查机制。家校活动开展以来,市教育局在2012年被国务院授予“两基”工作先进集体,全市行风满意度测评中获得第一名,连续三年获得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