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横山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 实现“五个转变”

 

    近年来,横山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推行科学配置教育资源、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目前,横山教育基本实现了“五个转变”,即基础教育由注重普及向注重内涵转变,师资队伍建设由数量补充向素质精良转变,办学条件由硬件改造向文化建设转变,教育体制由粗放型向创新型转变,教育资助体系由点向面转变。

创新机制 提升教学质量

    ---建设一支名优队伍。近年来,横山县严格按照“凡进必考,择优录用”的原则,累计招录特岗教师338名、人才振兴计划28名,高中教师59名、县上公开考试招聘195名。通过实施中小学名优教师建设工程和中小学、幼儿教师“青蓝工程”,累计培养省级教学能手25名、市级“教坛新秀”43名、县级“教坛新秀”168名。

    ---建立教师激励制度。制定和完善各种奖励办法,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奖励在教育教学中做出突出贡献或获得各类教科研奖项的教师;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用于高考奖励,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用于中小学质量检测、奖励费用和中考奖励。出台了《关于工作调动评优树模职称评审提拔使用与成绩挂钩的实施意见》,确保广大教职工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都在公开、透明中执行。

    ---大力提高教师待遇。从2012年起,班主任津贴由县财政按每月小学不低于400元、初中不低于500元、高中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专项预算列支;对于在中小学、幼儿园和职教中心在岗工资的教师,享受特殊岗位津贴,按城区每人每月200元、农村400元的标准发放;给农村在岗教师每人每月平均发放不低于200元的交通补贴。凡被授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称号的教师,每人每年分别享受不低于6000元和8000元(农村8000元和10000元)津贴。

    ---实行领导竞聘上岗。从2012年开始,城关小学、党岔中学等9所学校新任中层领导全部实行公开竞聘制。

改善条件 推动教育均衡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2013年,全县教育经费预算投入6亿多元,比“十一五”末增加近3亿元,形成了以城区学校、幼儿园建设为重点,村镇学校为补充的科学分布格局。同时,还加大基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改造,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和方式,把优质教育资源引进课堂教学,促进资源共享。今年,新建三完小、二幼及乡镇中心幼儿园9所,迁建、改扩建中小学教学楼、综合楼和师生生活用房、学生食堂9.2万平方米,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村级幼儿园18所;位于西南新区的两所小学和特殊教育学校主体完工,11月份封顶;投资1000万元,为全县中小学配备学生电脑、电子白板,更换学生课桌凳、教师办公桌椅和学生用床等。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教科研提升工程。组织教研员深入学校,走进课堂,指导学校教研教改工作,将优质资源输送到基层,促进资源共享;在4个学区和部分学校开展“同课异构”教学交流活动,先后有10多名同志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个人,4名同志被评为省级校本教研先进个人,5所学校被评为市教科研先进集体。二是实施质量提高工程。举办参加各类实验技能和操作大赛,实施校际结对帮扶活动,强化督学责任。

    据悉,今年该县高考上线率明显提升,一、二本上线率较上年分别提高1.7个百分点和2个百分点。全县中考成绩向前跃进了3个位次。聋儿语训学校近3年毕业残疾学生14名,有12名被西安美术学院录取。



通知公告

最新动态

热门新闻

信息门户